錨定“強大”,蹄疾步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提質升級續新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6 10:26:4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錨定“強大”,蹄疾步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提質升級續新篇

字體:

  一年好景,最是深秋。

  11月16日,第十四屆“滬上金融家”評選結果將正式揭曉。十餘年來,一批批金融人才入選這一被譽為滬上金融“奧斯卡”的榜單,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接力跑的生動注腳。

  中央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六大關鍵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提升跨境金融便利性、着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打造人民幣資産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今年以來,一系列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和擴大開放舉措在上海漸次展開。錨定目標,一茬接着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持續書寫新篇章。

  從北外灘空中俯瞰陸家嘴。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蹄疾步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持續提升

  累計成交量逾6000萬手,累計成交額逾5萬億元,被納入合格境外投資者可交易品種……航運市場跌宕起伏,風險管理工具不可或缺。上市兩年多來,上海首發、中國首個航運指數期貨品種成交活躍,運行平穩,吸引國內外金融從業者關注。最具創新、年度最佳……海外權威機構對這一創新品種不吝讚美之詞。

  從引進到引領,這份“硬核”答卷背後,是上海期貨市場、航運領域參與者的接力攻關。從航線選擇到風險控制,從現貨標的到期貨合約,來自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團隊跨界合作,歷時近20年研發這一創新期貨品種,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除了航運指數期貨,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投入運營、銀行間市場交易報告庫有序籌建、上海自貿離岸債成功發行……一系列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和擴大開放場景應用清單持續拉長,高水平人才與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雙向奔赴、雙向成就”,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點睛之筆。

  在岸金融中心與離岸金融中心的協同發展是全球金融格局重構的重要特徵。今年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上海自貿離岸債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為“走出去”企業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優質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專業機構指出,本次自貿離岸債重 啟發行的最大特點是“兩頭在外”,有助於人民幣離岸交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國際再保險中心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再保險是保險的保險,天然具有國際化屬性,在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方面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辦公室主任周小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駛入“快車道”。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已吸引26家保險機構入駐,6家境外機構設立了交易席位;開通交易權限的機構達128家,其中境內機構94家、境外機構34家,覆蓋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再保險全産業鏈條。

  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雙輪並進,驅動上海金融要素資源進一步集聚。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2967.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7%,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已成為吸引全球資本、定價全球資産的重要&&。落戶上海的全球持牌金融機構達1796家,其中外資機構佔比約1/3。

  游客在上海外灘欣賞浦東陸家嘴景色(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服務實體,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協同推進

  AI時代,GPU以其強大的計算能力成為核心資産。11月24日,被稱為“國産GPU第一股”的摩爾線程將啟動申購登陸科創板。成立僅5年,這家芯片領域的科創企業在技術自主、生態發展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其IP0充分反映資本市場與産業創新的深度協同。

  作為摩爾線程的戰略合作方之一,中保投資深度參與其上市進程。“保險資金是耐心資本的最佳轉化來源之一,通過深層次、多方位、全周期服務科技創新,長期陪伴科技企業發展。”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賈飆認為,以多元化投資工具響應科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保險資金賦能硬科技創新前景廣闊。

  打通“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充分利用國際金融中心配置資源的作用,上海持續健全“科技金融”生態體系,助力發展壯大新質生産力。

  今年10月底,科創板科創成長層迎來首批企業上市,3家新註冊企業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值得關注的是,這3家企業均為未盈利企業。

  西安奕材董事長楊新元&&,一系列制度創新,為身處不同賽道的科技創新企業打通了對接資本的通道,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支撐了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緊緊圍繞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是上海金融發展的鮮明特徵。

  有高度。今年9月,燃料油、石油瀝青和紙漿期權等5個期貨期權品種罕見同時在上期所上市,同樣引發市場關注。“對於實體企業而言,期權是比期貨更為靈活的風險管理工具,兩者配合利用,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穩健經營的能力。”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勇説。

  有溫度。作為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超大城市,中國建設銀行在上海開出“養老金融特色網點”,探索“大城養老”金融服務創新,打造養老金融標杆項目。上海農商銀行推出“心家園”公益服務項目,打通助老服務“最後一公里”,為老年群體提供包括健康關愛、老年大學、農品惠購在內的八項特色服務。“‘好金融’不是只會賺錢的金融,而是越來越有格局和情懷的金融。”上海農商銀行董事長徐力&&。

  有速度。今年10月底,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通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為多家製造企業和大宗商品貿易企業開展跨境離岸貿易“免審”直通服務,使離岸貿易結算流程從2至3個工作日壓縮到了“秒級”,真正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航拍陸家嘴金融城地標——上海中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東方明珠(10日11日攝)。 新華社發(程旭剛 攝)

  堅持開放,進一步擴大在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力

  提升上海金融基礎設施面向國際的服務能力、加快建設上海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站在“十五五”新起點,上海正朝着建設“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目標加速邁進。

  當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格局不斷重塑,綠色化、數智化重構産業生態,不僅催生大量跨境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的新需求,也意味着上海將在諸多“無人區”探新路闖新局。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上海將持續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先行先試作用,為跨境金融服務提供更加靈活、高效的解決方案。持續開展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出口信用保險等産品創新,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

  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離不開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隨着‘十五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入更深層次、更高能級的新階段,浦發銀行將積極參與互聯互通等高水平開放進程,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綜合服務,增強對航運、貿易等關鍵領域的金融支撐。”上海浦發銀行行長謝偉&&,浦發銀行將在人民幣國際化與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把握機遇、展現作為。

  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呼喚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金融領域專業性強、複雜程度高,人才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教授汪榮明看來,在綠色金融、數字金融、跨境金融等新興領域,人才不僅要懂産品、懂市場,更要精通國際金融法律、熟悉合規體系、善於跨文化交流,甚至是能在國際舞&上參與規則制定與博弈。“這種複合型金融人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方向。”

  從跨境金融到綠色金融,從服務實體到賦能科創,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直在探索新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經歷了從1.0版、2.0版到3.0版的演進。”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對此深有感觸。在屠光紹看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新生、新興、新型和新質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要走出中國特色的金融中心發展新路徑,形成賦能新質生産力的金融服務新生態,也要代表新興經濟體,持續提升在全球金融治理領域的話語權。

  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明其將往。

  從“築巢引鳳”到“雙向成就”,金融人才引育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餘年來共同譜寫了一首美妙動聽的協奏曲。面向“十五五”,這份“同頻共振”還將奏響更嘹亮的樂章。(記者 姜微 陳雲富 王淑娟 桑彤)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