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1月15日電 題:活力全運會 魅力大灣區——十五運會為粵港澳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孟佳、齊菲、王浩明
當開幕式焰火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上空綻放,當火炬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沿岸傳遞,當吉祥物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亮相——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光影交織中拉開帷幕。這是首次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聯合舉辦的全運會,也是大灣區融合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從賽事籌備到文旅消費,從群眾參與到文化認同,全運會正以體育之名,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是11月9日在開幕式現場拍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會旗(左)和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會旗。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跨境賽事推動協同發展
15日清晨,深圳灣體育中心外已人聲鼎沸,跨境馬拉松比賽從這裡起跑。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站在起點,他們的目光鎖定前方的賽道——那是一條“從深圳跑進香港”的路線。
“第一次參加跨海大橋比賽,感覺很新奇。”雲南隊的張德順奪得女子馬拉松冠軍後説,“賽道沿途展現了深圳和香港的地標性建築,是一次不同尋常的體驗。”
不只是馬拉松,跨越粵港澳、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比賽——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8日順利完賽,引發熱議。車隊從珠海博物館出發,馳騁港珠澳大橋,經過澳門再到香港,海風過耳與觀眾的加油吶喊交織成壯闊樂章。

11月15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項目女子馬拉松比賽參賽選手經過深圳灣口岸。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我們採用了人臉識別、前置查驗等技術手段。”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副秘書長韓峰介紹,運動員在全程231.8公里的賽道上6次經過口岸,可以享受“不踩剎車”的通關體驗,“三地交警、醫療、安保像接力一樣無縫銜接,這是前所未有的協同”。
在香港特區政府全運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看來,三地在共同籌備全運會期間建立了高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全運會能順利舉辦,本身就是一個寶貴經驗和遺産,為大灣區未來合辦更多大型賽事打下基礎。”
澳門海關方面&&,此次賽事通過三地協作機制,強化了粵港澳在通關、安保、物流等領域的實務融合,為未來區域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充分體現在“一國兩制”下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強大優勢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11月8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參賽選手經過港珠澳大橋閘口。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體育盛事提振文旅消費
十五運會競技比賽售票項目共有32個大項,除個別項目因為場地限制不對外售票外,均安排售票。在開、閉幕式之間舉行的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以及殘特奧會的15個大項,也納入可售票項目範圍。可售門票預計超過500萬張,規模遠超往屆。
香港市民葉先生特意購票來到啟德觀看14日晚間的七人制橄欖球比賽,為闖入決賽的香港男隊加油。“這次的橄欖球比賽在香港舉辦,我當然要來看!”他的語氣中難掩激動,“在主場看到他們奪冠真的太開心了!”
本屆全運會不僅激發全國人民的觀賽激情,還掀起特色消費與文旅活動熱潮。
在廣東,各類運動嘉年華活動正全面激活市民運動基因;在香港,網球公開賽、單車節等多項賽事接連舉辦,持續打造沸騰時刻;在澳門,全運會瘋狂派對、加油打氣社區同樂日等活動豐富澳門“旅游+”的多元內涵……

11月14日,在香港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7人制橄欖球男子決賽中,球迷在場邊加油助威。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賽事期間,大灣區文旅消費活力顯著提升,相關酒店、機票、火車票及景點搜索量大幅增長,零售、餐飲等行業也同步迎來銷售高峰。
據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統計,截至10月底,香港的特許商品總銷售額已超過1000萬港元。“賽事帶來門票收益的同時還拉動了文創産品和附近商鋪的消費。”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説,“很多觀眾看完比賽會去吃晚餐、吃夜宵,把周邊的經濟搞旺了。”
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中華總商會合辦“全運聚力·社區消費大獎賞”,9月1日至11月30日發放總值4.85億澳門元消費優惠。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澳門將借助全運會&&,進一步深化文體旅資源的交匯發展,推動“賽場即景點、觀賽即旅游”的融合模式,將賽事轉化為深度融合文體旅的媒介。

11月14日,在澳門進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乒乓球混合雙打決賽中,觀眾為參賽選手加油助威。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全民共賞激發情感共鳴
如果説體育賽事是三地現實的融合,火炬傳遞則代表着民眾精神的共鳴。本屆全運會火炬傳遞採用“三地聯動、四城同傳”模式,每一段傳遞都匯聚了三地獨特的文化氣息與城市魅力。
火炬所到之處聚集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在香港尖沙咀,市民陳先生帶着8歲的女兒擠在人群前排。“孩子問我為什麼大家這麼激動,我告訴她,因為火炬傳遞的是團結與希望。”
談及家門口舉辦的盛會,澳門市民樊錦虹非常興奮。今年69歲的她是一位太極拳老師,此前曾參與全運會倒計時100天健步行活動。“希望借此機會讓我們的體育事業更上一層樓,讓大家看到澳門這麼小的地方也能將體育事業辦得如此興旺。”

11月2日,全運會火炬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傳遞。新華社發(張金加 攝)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全運會,有助於加強各地體育交流,還能讓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借助體育&&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強化國家認同。”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認為,本屆全運會深刻增強了三地民眾之間的情感聯結。“市民以東道主身份深度參與這一國家盛事,顯著提升了國家歸屬感與主人翁意識。”
文化認同的深化,是大灣區融合的核心。全運會以最真切的方式讓全民共沐榮光,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