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道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16日報道,如果説圍繞人工智能(AI)的泡沫還不夠多,那麼現在這股興奮勁兒正衝向月球,千真萬確。
世界上的大富豪們正在熱切談論前往外太空建造龐大的數據中心,以及到星際運行AI模型的話題。他們認為,這樣的行動對於為高耗能的活動提供電力來説是有意義的。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最近談到了開發月球以及將其作為在太空開展項目的基地的好處。他説:“月球是來自宇宙的禮物。”
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和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在努力讓太空旅行變得更便宜、更日常。
現在尚不清楚哪一項更接近現實:是打造月球基地還是超級智能的AI?但在一個投資者熱情高漲到有人擔心我們正身處AI泡沫中的時代,這兩者似乎正在融合。
需要説明的是,目前在太空建造數據中心在經濟上來説是不合理的。但根據佛羅裏達中部大學研究教授、曾就職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菲爾·梅茨格的分析,這種做法可能在未來是可行的,也許最早會在大約10年之後。
他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説:“太空愛好者(就像我)一直在尋求一個商業案例,以使人類移居到地球以外的地方。我認為,太空中的AI服務器是第一個真正的商業案例,它將帶來更多案例。”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而政府説,我們需要增加大量産能,以應對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電力需求。
與此同時,在等待電網跟上需求的過程中,AI公司正在發展自己的發電能力。比如馬斯克的xAI公司,就一直把燃氣渦輪機作為臨時電力來源。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正在推動政府與企業合作,每年增加100吉瓦的電力供應。
40年前,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上映時,其中一個關鍵情節是獲取從事時間旅行所需要的驚人的能量,也就是尋找1.21吉瓦的電力(或者説相當於一次雷擊的電力)。
現在,1吉瓦已經顯得微不足道。美國能源部曾經指出,1吉瓦約為胡佛壩裝機容量的一半。馬斯克、貝索斯甚至“字母表”公司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正在討論的事情,對新一代人來説聽起來純粹像科幻小説。
其觀點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一種信念,即AI的能源需求最終會變得無比巨大,因此我們需要轉移到外太空。在外太空,太陽的能量可以更高效地利用。
在太空中,太陽的光線可以直射並持續不斷地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加以收集,沒有雲層、沒有暴雨、也沒有夜晚。由於太空中的真空環境,設備冷卻方面的需求也可能減少。
此外,太空也沒有高管們喜歡抱怨的那些令人討厭的規定,它們抑制了目前為滿足數據中心的需要而建造新發電廠的速度。
貝索斯上月在一次技術會議上説:“我們將能夠在未來幾十年裏在太空中降低地面上數據中心的成本。太空最終將成為讓地球變得更美好的地方之一。”
現在一切還處於初期階段。對“字母表”公司來説,其子公司谷歌的計劃聽起來幾乎算得上保守。這家搜索引擎公司最近幾天宣布了“太陽捕手”計劃,稱這是一個在太空中擴展機器學習的“登月計劃”。該公司計劃在2027年初發射兩顆原型衛星,以測試其在軌硬體。
皮柴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説:像任何一次登月一樣,這將需要我們克服很多複雜的工程學上的挑戰。”英偉達公司也宣布與初創公司星雲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太空中的數據中心。
馬斯克也不甘示弱,一直在描繪自己對太空的新願景。
長期以來,他一直希望前往火星,這也是其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主要推動力。但近幾週來,他更多談論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飛船,部署新型由太陽能驅動、配備高速激光的“星鏈”衛星,以建立太空中的數據中心。(編譯/劉曉燕)

美國孤星數據控股公司月球數據中心想象圖(美國太空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