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駐華外交官參訪陜西:感知奮進、開放、創新的中國-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1/19 23:04:57
來源:新華社

新華鮮報|駐華外交官參訪陜西:感知奮進、開放、創新的中國

字體:

  寶塔山巍然屹立,延河水涓涓流淌;古都風華中,“鋼鐵駝隊”日夜奔馳……

  11月16日至19日,應外交部邀請,來自20余國和2個國際組織的駐華大使、代表和高級別外交官來到陜西延安、西安。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傳承與時代面貌,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奮進、開放、創新的中國。

  11月17日,駐華外交官在陜西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趙瀚澤 攝)

  “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外交官們認真聆聽講解、觀看展品,一個百年大黨領導全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宛然在目。

  “這些展覽內容讓我了解到中國共産黨是如何帶領中國人民經歷艱苦鬥爭,為國家而戰,為人民而戰,最終取得了勝利。”蘇丹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梅木娜·哈裏德説。

  今年9月,梅木娜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梅木娜深有感觸地説:“我們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無論國家和人民經歷什麼困難,都必須勇敢堅韌鬥爭,爭取光明。”

  參觀楊家嶺革命舊址,初次到訪延安的毛裏求斯駐華大使蕭曉山印象深刻。“既以深遠的目光回顧過去,又用堅定的目光看向未來。”他&&,當代中國的許多政策與延安時期一脈相承,這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理念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此行期間,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18日在西安舉行。外交官們應邀出席開幕式,共同見證中歐班列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産生的強大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

  “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世界的互聯互通,是全球性的財富。塞爾維亞始終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開幕式後,塞爾維亞駐華大使斯特法諾維奇有感而發。

  她説,去年9月,一列搭載着由陜西本地企業生産的鋼結構建設物資的中歐班列從西安開往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成為首趟成功開行的中歐班列(西安-貝爾格萊德)陜西製造定制化班列,這正是塞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例證。

  11月17日,駐華外交官在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參觀交流。(趙瀚澤 攝)

  論壇開幕前一天,外交官們來到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遠處機車轟鳴、吊臂林立。再向遠方眺望,鐵軌延伸處“鋼鐵駝隊”川流不息,鋪展出一幅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生動圖景。

  伊朗駐華使館參讚皮爾皮蘭&&,中歐班列近年來的發展和進步令人欣喜,表明中國致力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和促進各國貿易往來。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伊朗將更加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11月18日,駐華外交官在比亞迪西安研發中心參訪。(趙瀚澤 攝)

  走進比亞迪西安研發中心,展廳內擺放的各式車型讓外交官們眼前一亮,他們一邊迫不及待地試駕,一邊向工作人員詢問:“這輛車充滿電需要多長時間?”“充滿電後能跑多久?”“是否向國外出口?”當聽到工作人員介紹車輛的應急浮水、“原地掉頭”等功能時,展廳內一片驚奇聲、讚嘆聲。

  “這些新技術和新産品,讓我有一種生活在未來的感覺。巴拿馬需要向中國學習這些現代化技術。”巴拿馬駐華大使雷鳴説。

  從革命聖地到古絲路起點,外交官們親身感受着中國故事和中國力量,感受着中國式現代化為各國帶來的重要機遇,他們相信“十五五”時期的中國會取得更加顯著的發展成就,他們的國家和中國合作前景廣闊。

  策劃:陳芳

  采寫:劉楊、趙瀚澤、付瑞霞

  統籌:王敏、楊依軍、聶焱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