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呼吸成為負擔:重新認識慢阻肺,守護您的每一口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0 10:35:26
來源:新華網

別讓呼吸成為負擔:重新認識慢阻肺,守護您的每一口氣

字體:

提到“慢阻肺”,許多人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出老年人咳嗽、氣喘的畫面。然而,這個沉默的“呼吸殺手”正日益年輕化,它並非衰老的必然,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2025年11月19日是世界慢阻肺日,倡導的主題是:“呼吸不暢,當心慢阻肺病”。這要求我們超越傳統,將管理關口前移,並貫穿生命全程。

慢阻肺,不只是“肺”的事兒

慢阻肺,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簡單理解為氣道變窄了,呼吸時氣流進出不暢,像被堵住的吸管。

核心是“發炎”與“破壞”:長期的有害氣體(主要是吸煙,也包括粉塵、廢氣等)刺激,導致肺部發生慢性炎症。這種炎症會:

堵住氣道:讓呼吸的通道變窄、痰液增多。

破壞肺泡:讓肺的彈性下降,像失去彈性的舊氣球,無法有效進行氣體交換。

全身性影響:它不僅是肺部疾病,更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長期的缺氧和炎症會引發肌肉萎縮、心血管風險、骨質疏鬆與焦慮抑鬱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識別信號:這些“小毛病”可能是警報

慢阻肺的早期症狀非常具有欺騙性,極易被誤認為是“年紀大了”或“抽煙的正常反應”。請警惕以下信號:

持續性咳嗽:不是偶爾咳,而是幾乎每天都會咳,且持續數月。

咳痰:通常為白色黏液痰,晨起時更多,感染時可能為膿痰。

氣短或呼吸困難:這是最核心的信號。最初可能只在上樓、快走或提重物時感覺“氣不夠用”,逐漸發展到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動都感到費力。

喘息和胸悶:感覺胸口有壓迫感,或呼吸時帶有“嘶嘶”聲。

一個被忽視的指標:“活動耐力下降”。如果您發現,過去能輕鬆完成的散步、爬樓,現在變得力不從心,需要中途休息,這很可能不是簡單的“老了”,而是肺功能在報警。要將“活動耐力”視為和血壓、血糖一樣重要的健康指標。

診斷金標準:肺功能檢查

診斷慢阻肺並不複雜,關鍵在於一項簡單無創的檢查——肺功能檢查。它不像拍X光片那樣“被動接受”,而需要您的主動配合,更像是對您的肺部進行一次全面的“體能測試”。

它不是“吹一口氣”,而是一系列“呼吸口令”的精密配合:

平靜呼吸:首先,您會夾住鼻子,用嘴含着一次性呼吸筒,像平時一樣自然地呼吸幾次。

最大吸氣與爆發式呼氣:接着,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您需要盡最大努力深吸一口氣,讓肺部完全充滿,然後用盡全力、毫無保留地、快速地“爆發”出去,將氣呼盡——這個過程要求“快、猛、持久”,通常需要持續呼氣至少6秒鐘以上,直到完全呼不出為止。這是檢測核心指標(如FEV1/FVC)的關鍵步驟。

補充測試:有時,還可能要求您在正常呼吸後,進行最快最深的呼吸,以評估肺的通氣儲備能力。

整個過程的意義:通過這一系列不同模式的呼吸,儀器能夠精確繪製出您的“呼吸流量-容積曲線”,從而判斷是否存在氣流受限(即氣道堵塞),以及其嚴重程度。

引入“肺年齡”概念:通過肺功能結果,可以計算出您的 “肺年齡” 。一個45歲的吸煙者,其“肺年齡”可能已經達到60歲。這個直觀的概念,能強烈警示我們肺健康正在透支。

治療新理念:從“被動吃藥”到“主動管理”

現代慢阻肺治療的目標,已不再是簡單地“止咳平喘”,而是減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活動能力。

1、核心武器:長期規範吸入藥物。它們像“消防員”,直接作用於肺部,減輕炎症、擴張氣道。切記:即使症狀緩解,也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可自行停藥。

2、被嚴重低估的“生命線”:肺康復。肺康復不是簡單的“呼吸操”,而是一套集運動訓練、營養指導、疾病教育、心理疏導於一體的個性化方案。它能顯著改善您的呼吸困難和疲勞感,讓您“敢動、能動”,是任何藥物都無法替代的。

3、預防急性加重: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慢阻肺患者的“必備盔甲”,能有效預防因感染導致的急性加重,避免病情雪上加霜。

日常護肺行動指南

戒煙,任何時候都不晚: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步。

遠離污染:在霧霾天減少外出,使用空氣凈化器。廚房務必安裝並使用抽油煙機。

適度運動:在醫生指導下,從慢走、太極等開始,循序漸進。

均衡營養:保證優質蛋白攝入,維持呼吸肌力量。

學習“唇縮呼吸法”:感覺氣短時,用鼻子吸氣,然後像吹口哨一樣撅起嘴唇慢慢呼氣,能有效緩解呼吸困難。(文/清華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個案管理師 李娜 主任醫師 牟向東)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