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場景,這個“富礦”不簡單-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0 07:39: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場景,這個“富礦”不簡單

字體:

  國家層面首次系統部署,覆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新場景,這個“富礦”不簡單

  從一項新技術到一個新産業,從一次研發突破到一批市場應用,經濟發展中的這些轉變如何實現?場景是一個關鍵答案。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制定的《關於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對場景培育開放進行系統部署,提出加快培育拓展22類應用場景,推動新技術新産品大規模産業化應用和發展。

  什麼是場景?將打造哪些新場景?其大規模應用如何影響生産生活?

  打造新技術新産品的“試驗場”

  場景是啥?《實施意見》給出定義:場景是用於系統性驗證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産業化應用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商業模式、制度政策的具體情境,是連接技術和産業、打通研發和市場的橋梁。

  “現實中,有些新技術新産品剛剛出現的時候,由於缺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應用案例少、應用效果缺少數據積累和驗證支撐,導致其進入市場時容易面臨障礙,書架上的創新成果到不了貨架上,‘新技術’被拖成了‘老技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説,場景就是把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放在一個具體情境中來應用、驗證,為新興事物提供展示應用的舞&,加快推動其産業化進程。

  這樣的舞&長啥樣?

  無人機飛躍、無人車配送、無人零售店購物,在安徽省合肥市駱崗公園,一個無人技術主題空間成為不少市民體驗“未來生活”的新去處。“這是我們在駱崗公園建立的全球首個覆蓋12.7平方公里的全空間無人體系示範場景,打造無人機表演、無人車快遞配送等多種服務,讓人民群眾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感受未來科技新體驗。”安徽省發改委主任陳軍&&,“我們聚焦打造全空間無人體系,助力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質活力。”

  李春臨舉例説,以往居家養老常面臨信息溝通不暢、專業人手不足等問題,現在融合了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感知等多種技術,出現健康服務、安全監護、情感慰藉等多種居家養老新場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有了新路子,養老服務更加智慧、便捷和高效。

  “場景的最基本特徵是真實世界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泉紅對記者分析,場景必須是在真實的環境中,由真實的用戶面對真實的問題。相比實驗室環境,真實世界場景充滿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能滿足真實的需求或解決真實的痛點、堵點,當然也能給企業帶來一定收益,提供企業“幹中學”的機會。

  李春臨&&,此次制定&&《實施意見》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場景培育和開放這種新方式,發揮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拓寬拓深市場准入,暢通要素自由流動,優化新業態新領域的發展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打造新技術新産品的“試驗場”、新興産業發展的“加速器”、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試金石”,加快推動新技術新産品大規模産業化應用和發展。

  在新領域新賽道培育6類應用場景

  哪些場景是培育重點?

  新領域新賽道位列首位、數量最多。《實施意見》從5個方面提出加快培育拓展22類應用場景,其中“打造一批新領域新賽道應用場景”被首先提出,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全空間無人體系、生物技術、清潔能源、海洋開發等6類。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對記者説,新領域底層技術具有強通用性,可橫向滲透至各行業,引發裂變式創新,如人工智能可有力推動製造業智能化、服務業數字化、農業精準化轉型。同時,這些新領域又能夠與其他行業交織,孕育出新業態,如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催生腦機接口,清潔能源與互聯網融合孕育智慧能源系統,實現“1+1>2”的聚變效應。

  無人技術近年被越來越多人所熟悉、接觸,但從新技術到大規模産業化應用尚有距離。《實施意見》提出,推動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和標準建設,鼓勵打造涵蓋全空間的文旅、政務、物流、衛星服務等應用場景,拓展工業生産、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綜合立體交通、公共服務、安全防護、農業生産等無人體系應用場景。

  “此次布局的新賽道並非孤立技術點,而是能帶動産業鏈延伸,形成産業集群,催生出萬億級市場的‘增長極’。”霍福鵬分析,全空間無人體系的發展,將牽引上游高精度傳感器、智能芯片,中游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下游數據服務、保險金融等全産業生態繁榮。

  全國多地已經開始布局。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艾學峰介紹,廣東在全省布局建設了14個應用場景創新試驗區,集中打造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應用驗證和展示推廣的“首選載體”。“我們還將在全空間無人體系、深海資源開發、智能製造等領域拓展重大應用場景,上線‘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場景發布廳’,為企業推廣新技術新産品搭建橋梁、釋放機會。”艾學峰説。

  “除了前沿領域,《實施意見》還明確聚焦傳統經濟社會領域,遴選培育垂直細分領域大模型典型應用場景,探索創新高校畢業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字社保及企業用工需求場景,為前沿技術向醫療衞生、養老助殘托育、文化旅游等領域滲透創造場景條件。”劉泉紅説。

  因地制宜,用好場景“富礦”

  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需要場景有效開放。

  劉泉紅分析,場景的搭建,並非單獨一個主體能完成的,需要多方參與、多方協同,既需要用戶側主體開放場景,也需要技術和服務供給側主體參與場景挑選、甄別或改造,較多場景還需要政府參與進行政策創新,甚至還需要集成多部門多主體多企業才能形成可試驗的場景。

  《實施意見》明確加大各類場景開放力度,其中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主動開放主業領域場景是一個重要環節。

  “近年來,圍繞中央企業深度參與的重點行業、領域,我們組織企業以場景和應用賦能産業鏈創新鏈關鍵環節;深化AI+場景建設,中央企業累計布局了800多個應用場景。”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負責人桂剛説,“中央企業發揮場景優勢,堅持開放協同,與各類所有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産業生態。深入推進中央企業産業鏈融通發展供應鏈行動,聚焦重點産業鏈關鍵場景,發布供需對接清單超過1萬項,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各類主體近1.5萬家。”

  桂剛&&,國務院國資委將進一步強化高價值場景供給,拓寬場景開放廣度深度,提升場景應用保障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歡迎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科研院所等各類經營主體融入場景建設,與中央企業在技術、産業、人才等一系列環節深化合作,共同承擔重大項目,共同開展科技攻關。”

  加大開放力度的同時,還要促進場景資源公平高效配置。

  《實施意見》提出,促進各類主體公平高效參與場景資源配置和開發利用,不得在地域、業績、規模、企業性質等方面違規設置限制條件。

  李春臨説,要建立場景資源市場化配置機制,推動場景機會平等獲取和場景資源優化配置,強化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注重發掘市場真實需求,讓各類主體都能公平高效參與場景培育開放。

  專家認為,場景培育和開放是一種新型政策工具,推進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在保持適度競爭的基礎上,根據地方資源稟賦條件和改革基礎,統籌協調區域間場景開放布局,特別是要注重場景特色化差異化,因地制宜優化推動場景應用,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記者 邱海峰)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