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告別預售 消費者避免踩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4 08:59:18
來源:北京晚報

618告別預售 消費者避免踩坑

字體:

從5月20日開始,部分電商平臺宣布今年“618”年中消費大促正式拉開帷幕。相比往年傳統玩法,今年各大電商平臺做出的最重大調整可能就是取消官方預售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現貨售賣模式。

  除了取消預售,“低價”“簡單”“直接”等關鍵詞也是電商們在今年“618”大促主打的核心。實際上,包括618年中大促在內,越來越多的電商大促玩法“化繁為簡”是近年的整體趨勢。一方面,傳統電商要將低價策略貫徹到底,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回歸理性,新電商、直播電商的涌現,讓消費者了解到電商低價已經趨于常態化,那麼購物的“簡單”化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剛性的需求。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預售制相當于一個“蓄水池”,鎖定了訂單,即鎖定了用戶購買力及産能預測,幫助確定市場份額、回籠資金。其實不管是預售的還是現貨銷售,都是用于平臺整體的交易規則,那麼也同樣適用于消保法、合同法和一些相關的規定。

  曹磊認為,對預售的討伐,已經屢見不鮮,特別是“雙十一”“618”這些大促。等待時長關乎消費者購物體驗,預售商品要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下單預售商品前,一定要關注預售數量和時長,一般在商品詳情頁上有明確提示。

  年中大促取消預售制

  在年中大促中,預售制的存在由來已久。早在2011年,京東率先引入了“雙11”預售的概念。他們提前數天開始接受訂單並預留庫存,以保證在“雙11”當天有足夠的貨品供應。這個舉措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他電商平臺也紛紛效倣。從此,預售成為了“雙11”“618”等購物狂歡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沿用了十余年之久的預售機制有望結束了。

  5月6日,天貓“618”宣布開始接受報名。相比往年,今年天貓“618”也開始變得極致簡單,最大的變化在于取消官方預售環節,面向消費者,5月20日晚八點直接第一波開賣。面向商家,今年天貓“618”簡化報名環節,滿足條件的商家直接進行商品報名即可。

  無獨有偶,一天後的5月7日,京東也宣布“618”大促將于5月31日開啟現貨銷售,主推每滿300元減50元的跨店滿減力度,促銷生效期間,商家的同一款商品可全程參與,重點鼓勵全品類商家參與。

  而在更早之前,快手電商啟動“618”大促招商,商家報名從4月27日開始,一直持續至大促收官。同樣,快手電商今年大促也取消了預售玩法,5月20日起正式“現貨開賣”,開啟為期42天的購物狂歡節。

  對于突然成為焦點的“預售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隨著大促規模的加大,參與預售的商家和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問題也開始出現:例如預售的商品不能按期發貨、補差價出現漲價情況、售後服務與常規銷售商品不一致等,甚至出現金融風險,如商家收到預售定金後“跑路”,錢款無法追回。消費體驗變差、風險上升,使得平臺口碑和平臺其他正常售賣商品的商家均受影響,所以京東和淘天才會不約而同取消預售制。

  鮑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也認為,過去預售機制是一個很好的模式,會提早鎖定用戶的訂單,但是最近幾年可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開始後也會不了了之。因此今年“618”做出改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對于正在弱化的“預售制”,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分析到,取消預售機制對天貓平臺可能會産生一定影響。短期上來看,可能導致“618”期間的成交額出現波動,因為預售機制提供了提前鎖定訂單的保障。商家無法依靠預售數據來預測需求,可能對即時供貨的策略帶來挑戰。

  “不過從長期來看,取消預售能提供更為簡化的購物體驗,使消費者不必在支付尾款和等待發貨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從而提升用戶對平臺的滿意度。也能促使商家更加注重實時的銷售數據,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更好地匹配供需。天貓也可借此機會進行差異化定位,突出現貨即購即得的優勢。”劉興亮補充道。

  抱有類似觀點的,還有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莫岱青也認為,取消預售制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商家庫存壓力增加,過往電商通過預售可以提前鎖定銷量,同時,通過預售數據可以更好地引導企業生産,避免存貨積壓。對于商家而言,可以提前回籠資金。不過從長遠來看這肯定是有利的,因為平臺可能會通過優化購物流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等方式來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

  消費者要警惕消費“陷阱”

  今年“618”電商年中大促銷活動已經開啟,雖然“預售制”得以取消,但是包括百億補貼、紅包、滿減等活動仍然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為此,我們梳理了“618”大促的各個環節,提醒廣大消費者冷靜對待促銷宣傳,避免落入消費陷阱。

  首先是購買前環節,消費者需謹慎評估。消費者在網購時要注意選擇在成熟正規的電商平臺官網上購買,不要輕易點擊來源不明的網頁連結。在平臺選購商品時除了價格,也要關注店鋪是否值得信賴,可以從經營時間、消費者口碑、信譽等級等方面判斷。部分社交媒體與搜索平臺上的商家或代購缺乏第三方平臺作為保障,商家資質、地址等資訊無法確認,存在較大的消費安全隱患,消費者對此類交易一定要警惕。此外,購買直播商品也需多面評估,直播帶貨模式蓬勃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消費者盡量在正規直播帶貨平臺購買商品,同時要認真查看經營者在直播平臺的資質資訊公示情況。購買商品時不能輕信主播的口頭宣傳介紹,要從信譽度、成交記錄、評價詳情等多方面對商品進行評估。

  其次,在下單購買環節,消費者要注意核對,按需消費。比如,在使用紅包時,消費者需注意核對金額。消費者在領取使用各類紅包時,需要提前了解清楚它們的使用條件,付款之前要核對一下,與自己計算的優惠價格是否一致,避免出現“滿減不減”的情況,此外消費者還需要注意商品的歷史價格,防止出現商家先漲價後降價的套路。

  為了刺激消費,平臺商家往往會推出各種優惠活動或官方直播吸引消費者選購,不少消費者在比較、選購、湊單的過程中迷失了初心,為“優惠”而購物,為“省錢”而湊單,購買了超過實際使用需求量的商品。所以我們建議消費者在購物前提前擬定購物清單,列出所需商品;購物時依據清單挑選商品,避免衝動消費;購買後發現自己囤貨過多,可在商品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及時向商家提出退貨,避免發生浪費。

  再次,消費者在購買後及時與商家溝通。每年“618”期間訂單暴漲,給商家發貨和物流送貨都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延遲發貨、錯誤發貨、快遞丟失等問題出現概率提高。

  為此,消費者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避免購買急于使用或保質期較短的商品。網購時提前與商家就發貨時間、發貨地點、退換貨方式、運費險等資訊做好確認。收貨時最好當場查驗商品,如發現外包裝破損、實物與宣傳有出入、品質存在瑕疵等問題,要盡快聯繫商家進行退換貨。對未能按時送達的貨物,消費者要留意交易係統自動確認收貨時間,及時聯繫賣家延長收貨時間。

  最後,消費者要樹立防范意識,保護個人資訊。對當前互聯網上以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添加所謂“官方客服”微信並進行轉賬的來電、廣告或短信,消費者要保持警惕。網購時要通過平臺官方支付渠道交易才有保障,不要直接私下轉賬或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付款,不要隨意點擊商家發送的連結。此外,消費者還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輕易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透露給他人,防止資訊遭到不法分子利用。(文/劉洋)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