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在廣袤的烏蘭布和沙漠邊緣,一項由內蒙古能源集團主導的光伏治沙實證項目交出亮眼成績單。位於磴口縣的蒙能百湖光伏電站(佔地2.3萬畝,總投資37.95億元)自建實證&&,首次在嚴苛的沙土地面場景下,對隆基BC二代技術Hi-MO 9組件與傳統TOPCon組件進行了技術的系統性對比,為沙漠地區光伏項建設與技術選型提供了寶貴數據支撐。
該項目地處我國光資源富集區,年日照時數約3000小時,同時亦面臨乾旱少雨、蒸發量大、風沙頻繁等大陸性氣候挑戰,對光伏設備的可靠性與長期發電性能要求極高。電站總佔地2.3萬畝,總投資37.95億元,採用平單軸跟蹤支架,在統一場址條件下分別部署了640W BC組件與575W TOPCon組件,開展同環境對比實證。
2025年4月至7月實證數據顯示,隆基BC技術組件表現突出:在單千瓦發電量方面較TOPCon組件高出2.45%,在單位面積發電量方面高出9.05%。特別在6月份頻繁陰雨天氣中(全月14天為陰雨日),BC組件依然保持穩定優勢,實現全月30天單日發電量均高於對照組件,月累計單千瓦發電增益達2.44%,凸顯出其在弱光環境下的優良性能。
這一技術的應用代表新能源公司在沙漠光伏項目有了新的解決方案,不僅為當前正在實施的大型光伏治沙項目(包括板下草方格固沙與生態修復)提供了關鍵決策依據,也為我國沙戈荒地區新能源基地的建設運營樹立了技術標杆。項目成果表明,在西北嚴苛自然環境下,選擇高效發電技術對提升電站全生命周期收益、推動“光伏+治沙”模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後續,新能源公司會在內蒙古能源集團的帶領下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更加先進的技術堅定不移的按照自治區要求開展項目建設工作,繼續深化在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實證研究,為我國能源綠色轉型和沙漠生態治理貢獻更多實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