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牽手新勢力:從“量”合到“智”勝-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1 09:52: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傳統車企牽手新勢力:從“量”合到“智”勝

字體:

  上汽通用五菱攜手華為開發新車型、大眾和小鵬合作進一步加深、一汽與零跑推進戰略合作……近期,隨着汽車産業智能化、電動化趨勢不斷加深,傳統汽車巨頭與新興品牌之間的合作愈發頻繁。

  專家指出,當下,車企的合作發展取向逐漸從“以量取勝”向“以智制勝”轉型,市場參與者正在通過技術、資本和資源的深度整合,共同塑造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新生態。

  新老車企優勢互補

  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柳州舉行寶駿“三智”深化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全面升級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在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製造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汽車産業智能、網聯化高質量發展。雙方深化合作的首款車型寶駿華境S也首次曝光,將全係標配華為乾崑智駕HUAWEI ADS 4、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乾崑車雲HUAWEI IVCS。同時,以上汽通用五菱智能島製造體系(I2MS)為核心,集成華為的高可靠生産網絡、AI與大數據等技術,推進智能製造體系的升級。

  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企業正在牽手新興品牌。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小鵬汽車宣布,雙方聯合開發的區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CEA將擴大應用範圍。自2027年起,CEA架構將從大眾品牌本地在研的純電動車型,拓展應用至在華生産的燃油及混合動力車型。

  “通過在全係車型中採用標準化CEA架構,我們將實現雙重價值:一方面加速數字化服務落地,並通過整車OTA升級精準匹配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依託可觀的規模效益,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首席執行官兼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齊澤凱&&。

  一汽集團也在近期被傳將收購零跑汽車10%的股權,儘管一汽集團對此進行了辟謠,但雙方確實在年初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協議,雙方將進一步探討深化資本合作的可行性,通過資本合作,使雙方實現全産業鏈資源協同。

  競爭壓力推動合作深化

  在智能化浪潮下,新老車企的合作凸顯汽車行業激烈競爭帶來的壓力,也折射出市場競爭格局生變。一方面,“關停並轉”在合資品牌領域不斷上演,部分合資品牌業績正在加速回落;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進一步分化,部分品牌站穩腳跟,也有多個品牌走向破産,同時科技新貴也在入局造車大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顯示,當前,汽車市場整體利潤率持續承壓,2025年1至7月汽車行業利潤率4.6%,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9%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較1至6月4.8%的利潤率有所下降。7月汽車行業利潤率3.5%,環比6月下降較明顯,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隨着“反內卷”工作的不斷深入,頭部車企在努力維護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並保障産業鏈的資金逐步改善,自身的盈利壓力仍很大。

  在此背景下,新老車企的合作也就變得順理成章。標普全球汽車大中華區汽車分析聯合總監陶杲&&,傳統車企與新興品牌攜手合作,主要是基於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目標。

  “傳統車企可以借助新勢力的技術優勢,加速智能化轉型;而新勢力則可以通過傳統車企的規模效應和市場渠道,實現快速擴張。此外,不少新勢力品牌正在持續擴大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投入,儘管其中一部分能實現盈利,但整體仍然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有助於緩解資金壓力,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動力。”陶杲説。

  “以量取勝”走向“以智制勝”

  從我國汽車産業發展歷史來看,此前也有過兼併的浪潮。2000年至2010年期間,我國汽車産業汽車市場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企業的合作兼併往往以擴大産能、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更重視“以量取勝”。隨着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當前車企的合作更注重進一步提高自身智能化水平。

  盤古智庫報告指出,中國汽車産業並購整合將沿央國企通過重組優化資源配置、 外資並購本土新勢力獲取智能化技術等路徑加速演進。總體來看,汽車行業的並購趨勢受到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的推動,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並購活動尤為活躍,而新一輪並購重組也必將加速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汽車産業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

  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此前也指出,兼併整合是治理內卷的重要手段。基於目前的産業格局,兼併重組並不會影響中國汽車産業的整體發展,相反可以進一步提升優勢汽車集團在全球的競爭力。

  陶杲認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新勢力在電動車、電機、電控及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積累了優勢,與資金充裕的傳統車企巨頭形成互補,促使雙方合作加強。這種合作既優化了資源配置,避免了重復研發造成的資源浪費,又推動了産能整合與升級。

  “與此同時,外資、合資品牌借助當前中國在智能化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也有助於保持其全球領先地位,長期來看也將有助於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球。”陶杲&&。(記者 袁小康)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