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 Co.Lab聯手創投力量,助推中國生物醫藥初創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1 15:48:44
來源:新華網

拜耳 Co.Lab聯手創投力量,助推中國生物醫藥初創發展

字體:

在“健康中國2030”及“醫藥創新強國”等戰略引領下,本土創新生態不斷成熟,越來越多中國原研藥走向全球市場。在這一進程中,拜耳作為深度融入中國創新生態的跨國藥企龍頭企業持續加大對中國創新的關注以及資源投入。近年來,拜耳通過構建“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與“拜耳Co.Lab共創&&”雙輪驅動的創新體系,積極攜手中國的創新力量,不斷探索合作創新的更多可能,持續深化“植根中國、鏈結全球”的開放戰略。

其中,2024年9月在中國正式開幕的拜耳Co.Lab,逐漸成長為中國醫藥創新生態中的關鍵力量,並憑藉其在開放創新領域的突出成果,於今年榮獲浦東新區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GOI)認定,成為浦東國際生物制藥創新樞紐核心夥伴,充分彰顯其在賦能中國創新、鏈結全球資源所發揮的關鍵價值。迎來在華開幕一周年之際,拜耳Co.Lab宣布重要進展,包括其全球首個鏈結投資機構的&&拜耳Co.Lab創投聯盟(Bayer Co.Lab AdVenture)成立,以及兩家中國生物技術初創企業加入,讓拜耳在華開放創新戰略邁上新&階。

以資本對接生態構建,打通醫療創新價值通道

當前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正處於從“規模擴張”向“價值突圍”的關鍵轉型期。在資本環境趨緊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對接風險投資、引入戰略資源,成為決定創新成果能否成功轉化的關鍵。

此次在華首發的拜耳Co.Lab創投聯盟將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生物醫藥初創企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幫助中國及全球生物醫藥初創企業更加高效地對接全球風險投資。

作為拜耳全球首個對接風險投資&&,拜耳Co.Lab創投聯盟旨在匯聚國際領先的風險投資機構,鏈結拜耳Co.Lab位於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的全球四大共創&&,並深耕本土創新生態,搭建投融資與戰略合作的通道,推動本土初創企業與資本力量的更高效對接,為本土初創企業的發展引入更多動能。

拜耳Co.Lab創投聯盟的首批合作投資機構包括上實資本、君聯資本、IDG資本及康君資本。憑藉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厚産業背景及涵蓋早期孵化、成長期投資與跨境合作等多階段的投資布局,這四家風險投資機構將立足國際化視野和本土化運作,為拜耳Co.Lab入駐企業提供深厚的行業洞察和專業化投資機會。

拜耳處方藥事業部全球業務發展及授權許可負責人Juergen Eckhardt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的重要源頭,而創新的價值兌現,需要資本與産業的深度協同。”拜耳Co.Lab創投聯盟的核心價值,正在於通過拜耳的産業背書與資源整合能力,助力資本與技術找到最佳結合點,最終實現“1+1>2”的生態價值。

聚焦前沿技術與重點賽道,做中國創新的深度協同者

拜耳Co.Lab是拜耳面向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共創&&,旨在促進生物技術生態系統的創新和合作。憑藉清晰的戰略視野,拜耳Co.Lab以“突破性創新”為指引,聚焦腫瘤、心血管及腎病、新技術&&,以及細胞和基因療法(CGT)等前沿科技與關鍵疾病領域,系統性地發掘並培育具備全球突破潛力的早期創新項目,真正扮演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深度協同者”。

當前,拜耳Co.Lab在中國已迎來7家初創企業加入,包括益傑立科、伊米諾康、銳正基因、凌泰氪生物和騰砥生物,以及此次最新加入的宇道生物和翱路醫藥。這些中國初創企業強大的創新基因將為拜耳的創新生態帶來更多活力。

其中,宇道生物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既擁有變構藥物研發&&並同時推進First-in-Class(FIC)變構藥物管線的生物技術公司之一,發展了自研的變構藥物開發&&以及一系列藥物管線,開發了多條針對全新靶點的FIC和Best-in-class管線,包括變構激動劑和抑製劑項目;翱路醫藥具備高效的研發體系與靈活多元的合作模式,有潛力在免疫、腫瘤、心血管代謝等重要疾病領域發揮全球影響力。兩家企業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拜耳Co.Lab的創新技術矩陣。

此前入駐的企業也通過系列成果得到業界肯定以及投資機構的支持。 今年9月,&&入駐企業益傑立科(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資,為其在表觀遺傳藥物研發領域的深耕注入強勁動力。此外,銳正基因自主研發的體內基因編輯藥物ART001不僅是中國首個進入人體臨床研究(IIT)的非病毒載體體內基因編輯藥物,也是全球同類藥物中唯一獲得中美兩國臨床試驗許可的産品;凌泰氪生物的lncRNA靶向治療技術榮獲“2025年度未來醫療100強創新獎”。這不僅充分彰顯了其自身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印證了拜耳Co.Lab在識別和培育未來産業領導者方面的專業洞察。

隨着多家創新企業入駐,拜耳Co.Lab也進一步形成了涵蓋小分子、核酸藥物、環肽藥物、抗體&&、基因編輯、AI藥物發現等創新技術及賽道的生物醫藥創新集群。拜耳處方藥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區域業務發展、開放創新及Co.Lab全球負責人Friedemann Janus&&:“拜耳Co.Lab在中國已初步形成覆蓋多元技術&&與前沿創新的生態集群。我們期待與更多中國夥伴攜手,幫助初創企業將創想付諸實現。”

深耕本土合作網絡,雙向賦能開放式創新

拜耳通過自主研發與戰略收購,已在多個前沿領域建立起差異化優勢。其全資子公司AskBio的基因療法AB-1002(治療充血性心衰)獲FDA快速通道資格,BlueRock的細胞療法BRT-DA01(治療帕金森病)獲得FDA再生醫學先進療法(RMAT)認定,均展現出逆轉疾病的潛力。同時,依託Vividion的化學蛋白質組學&&,拜耳還推進了包括全球首款Keap1激活劑BAY 3605349及STAT3抑製劑BAY3630914在內的臨床階段項目,持續突破難成藥靶點限制。

依託其全球範圍內的技術積累與創新經驗,拜耳進一步以開放式合作,不斷推動全球前沿技術與中國本土研發力量的深度融合,加速具有全球價值創新成果的誕生。目前,通過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與拜耳Co.Lab 高效協同的“創新雙引擎”,拜耳在華不斷推進全鏈條創新布局,為本土創新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與資源對接,加速創新技術成果轉化。

同時,拜耳高度重視並持續關注本地科研合作,大力支持中國源頭創新及新藥研發轉化,分別與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建立了長期戰略科研合作。截至目前,拜耳與這兩家中國頂尖學府已累計開展超過100個研究項目,包括新靶點的發現及結構解析,疾病發病機理及藥物作用機制研究,藥物篩選,藥效評價,新分子形式藥物、新化學合成方法及創新劑型探索。

2025年3月,拜耳與浦合醫藥宣布就可選擇性靶向MTAP缺失型腫瘤的口服小分子PRMT5抑製劑達成全球許可協議。這一合作是拜耳開放創新戰略的又一重要成果,根據協議,拜耳獲得開發、製造和商業化MTA協同PRMT5抑製劑的全球獨家許可,目前已成功招募首例患者參與I期人體首次劑量爬坡臨床試驗。8月25日,該PRMT5抑製劑在中國獲批臨床,標誌着雙方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也展現了拜耳通過協同創新將前沿科學成果轉化為臨床價值的能力,為推動更多突破性療法早日惠及患者邁出關鍵一步。 

正如Juergen Eckhardt所強調的:“合作是推動醫藥創新的關鍵。中國已經成為我們在創新上的重要夥伴。拜耳希望通過不斷推動開放協作,讓更多中國創新成果走向全球,助力醫藥産業可續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宮曉倩 吳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