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哈爾濱“藝術農場”:一田詩畫解鄉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09:41:50
來源:新華社

文旅新探|哈爾濱“藝術農場”:一田詩畫解鄉愁

字體:

  久居城市,便會嚮往田園。在哈爾濱西南方向,游客驅車30多分鐘,便能抵達城市的“後花園”——北大荒集團閆家崗農場。在這裡,有風景,有休閒,有觀光,有體驗……農業與藝術正在稻田裏碰撞出城市旅游新的“流量密碼”。

  漫步閆家崗農場,仿佛進入了一個以大地為紙、水稻為墨的巨型畫坊。微風拂過,廣袤的稻田涌起層層綠浪,捲起陣陣稻花香。

  站在觀光塔的玻璃棧道上極目遠眺,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田園畫卷在腳下徐徐鋪展——百年冰城冰雪畫卷盡顯冰城魅力,四季生態畫卷演繹着四季浪漫;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神筆馬良這些經典神話在稻田中煥發新生,與多彩的稻浪共同演繹着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這些稻田畫不僅將哈爾濱獨特的文化符號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更彰顯了農業與科技融合的魅力。

  閆家崗農場冰雪主題的稻田畫。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我們在165畝稻田中設計了6幅稻田畫,通過現代設計語言,讓傳統文化在田野間綻放光彩,讓游客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黑龍江閆荷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説。

  一輛紅色的小火車沿着軌道緩緩穿行在稻田之間,小火車上的游客也變成了畫中人,一位游客應景地打開《稻香》作為背景音樂,微風的輕吟和稻葉的沙沙聲成了最美的和聲。

  一輛小火車沿着軌道緩緩穿行在稻田之間。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孩子特別喜歡坐著小火車穿梭在稻田裏,我自己也感覺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放鬆,仿佛回到了童年。”來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臉上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講解員孫慧宇介紹,閆家崗農場的稻田畫從每年5月初便開始設計,每年都有不同主題。專業團隊先通過精準的定位系統,將設計圖投射到水田之中,勾勒出圖案線條。隨後,由經驗豐富的“繪畫者”將不同葉色的秧苗插入指定區域。在水稻生長期間,工作人員還需實時監測稻苗的生長狀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施肥方案,確保顏色始終保持純正,圖案清晰不變形。

  “稻田畫是‘時間的藝術’,隨着季節的變化,稻田畫的顏色也會由淺變深,呈現不同的美感。”孫慧宇説,稻田畫剛“繪製”好時,秧苗還比較稀疏,色彩也沒有完全呈現出來,圖案若隱若現。7月到8月,水稻進入孕穗至抽穗期,此時稻苗的顏色飽滿,植株茂盛,是觀賞稻田畫的最佳時期。從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稻苗的顏色逐漸變黃,稻田畫又有了不一樣的美感。“過了十一,就是農場收穫的季節,這些水稻還能變成餐桌上的美味。”

  游人們漫步閆家崗農場欣賞稻田畫。新華社記者 張玥 攝

  除了可以欣賞稻田畫,閆家崗農場還積極推出“我在‘爾濱’有畝田”定制認養田活動,讓游客深度參與農事體驗,目前認領面積已超過300畝。游客可以選擇一塊專屬稻田進行認養,從播種、插秧到施肥、收割,全程參與其中,在“粒粒皆辛苦”中品味農事的辛勞和樂趣。

  曾經的農田,如今成為人們尋找鄉愁的載體。閆家崗農場正以稻田畫為核心,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游+産業”的四季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整合農業資源、挖掘鄉村文化、引入科技力量,成為集觀光、休閒、體驗、教育於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讓“美麗鄉愁”轉化為“美麗經濟”。

  最美的鄉愁不是遠去的舊時光,而是在新時代的土壤裏發了芽,開了花,結出滿田滿坡的希望。一位來自鄉村的年輕游客説:“所謂鄉村振興,是讓每一個歸鄉的人,都能在熟悉的泥土裏,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策劃:王黎

  記者:張玥

  視頻/海報製作:張玥

  報道員:張昊

  新華社國內部、黑龍江分社聯合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