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我中國|大暑:炎炎夏日 古人如何避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2 15:23:36
來源:新華社

秀我中國|大暑:炎炎夏日 古人如何避暑?

字體:

  “小暑接大暑,熱到無處躲。”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上蒸下煮”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那麼,古人是如何避暑消暑的?跟隨記者的講述,一起在古詩詞中探尋古人納涼的方式。

  游客在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雨卜村漂流消暑(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首先,尋一處納涼之地。唐代詩人劉禹錫寫“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在水亭中避暑,鋪設了竹蓆,自然生涼。北宋詞人晏殊道“玉碗冰寒消暑氣。碧簟紗廚,向午朦朧睡。”用玉碗貯冰,臥睡於竹蓆紗帳中來納涼。

  第二,尋一把扇子。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苦熱喜涼》中寫,“火雲忽朝斂,金風俄夕扇。”南宋詩人謝枋得甚至以《扇》為題,作詩一首。宋代周邦彥也提到:“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可見在古人的生活中,扇子、冰鑒、涼蓆一應俱全。

  另外,文人雅士還格外注重心靜自然涼。白居易就在《銷暑》中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告訴世人保持平和的心態,心閒靜則身覺涼。

 7月21日,農民在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長塘村的田間插秧。大暑到來之際,各地農民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産,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新華社發(李建新攝)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唐)元稹《咏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

 7月21日,雲南騰衝市固東鎮農民在鳳凰山采收萬壽菊。大暑到來之際,各地農民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産。新華社發(龔祖金攝)

  大暑一過,秋天的腳步就近了。炎暑有盡,時光無垠,盡情享受你的夏日吧!

  記者:許曉夢、劉洋、余佩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