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之江同心“石榴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6 21:05:54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之江同心“石榴紅”

字體:

  新華社杭州9月6日電 題:記者手記:之江同心“石榴紅”

  新華社記者俞菀、王明玉、於艾岑

  每年,在浙江做生意的仡佬族老闆董偉都會為社區居民免費理髮上百次;每月,景寧畬族自治縣都有不同的文旅融合活動吸引四海賓客;每天,通過直播鏡頭,200多種羌族的美食美物從浙江的一個小山村走向全國……

  9月3日,“2024年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浙江篇”正式啟動。該活動由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聯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共同舉辦。3日至5日期間,記者跟隨活動採訪團走進之江大地,一路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有豐富的可感知場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

  9月3日,“2024年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浙江篇”正式啟動。(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供圖)

  東西協作、同心共富——

  2021年,從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來到浙江的蔣心嵐,沒想到自己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居然會是一塊“地”。這塊地就位於她在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余東村的新家門口,是村民們集體打造的“共富庭院”,可用於種植瓜果蔬菜。

  “其他村民有的,我也都有。”蔣心嵐説,小小菜園子飽含村民熱情。

  2018年,浙江衢州柯城區與北川羌族自治縣建立東西部協作關係,余東村建起了“北川館”,展銷羌族刺繡、老臘肉、茶葉、馬槽酒等6大類200多種美食美物。

  “一年銷售額300多萬元,直接帶動了北川120多家農戶增收致富。”作為“北川館”的運營負責人,蔣心嵐高興地説,“消費幫扶、産業幫扶、人才引進,越來越多羌族人到浙江來學習、工作和生活。”

  共同富裕,一個都不能少。浙江在持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努力促進各民族同胞共建共治共享。

  “立足本地實際、突出‘有形有感有效’,我們將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浙江省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説。

  9月4日晚,浙江景寧畬鄉古城內舉行非遺文化巡游。(景寧縣文旅局供圖)

  文化交融、同心守護——

  “遠方客人到景寧,山笑木笑人歡唱……”4日晚,景寧畬鄉古城非遺文化巡游熱鬧非凡,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身着少數民族服飾的表演者載歌載舞、祈福聯歡。

  景寧畬族自治縣成立於1984年,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建縣40年來,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特性,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

  畬族民歌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景寧惠明茶正在打造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雲中大漈,有建於南宋時期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思寺,樹齡達1500多年的“柳杉王”,作為《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讓中國古建築和園林藝術驚艷了世界。

  生態優勢、文化遺産、民族風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守護美好家園。

  “民族一家親是景寧發展最堅實的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景寧縣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説,景寧將繼續弘揚優良傳統,增進民族團結,發揮獨特優勢,不斷創新思路舉措,積極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

  9月4日,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的學生們在上實訓課。(浙江省委統戰部供圖)

  有禮有情、同心築夢——

  在浙江的不少社區街道,都能看到專門服務外來流動人口的辦事窗口。而社區志願者服務隊,則成為了促進各民族居民和睦團結的重要抓手。

  今年42歲的仡佬族理髮店老闆董偉,家住衢州市衢江區樟潭街道府前社區。多年來,他堅持為社區居民免費理髮,到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機構提供免費上門服務。“在志願服務中,我收穫了大家庭的溫暖。”

  據了解,浙江是全國最早承擔民族班辦學任務的省份之一,辦學數量和辦學質量均走在全國前列。

  9月1日,剛從新疆阿克蘇到衢州市工程技術學校讀書的賽比熱原本有些緊張,但通過與同學和老師們的交流,她相信自己很快能交到新朋友。“我的姐姐就是在這裡讀的高中,現在在成都上大學。我希望自己也能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

  一個有溫度的地方,總是更能凝聚發展的力量,讓人鼓起勇氣追逐夢想。

  正如國家民委有關負責人所説,浙江推動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創新經驗和成功做法值得學習借鑒。要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健全完善構築共有精神家園的制度機制,切實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