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秋,天高雲淡,萬物豐收的喜悅正在醞釀。
時隔6年,中非領導人再度聚首北京,中非大家庭又一次友誼與合作的盛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如期而至。
“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壯闊圖景中,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共繪新篇,以探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回答歷史之問,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和合共生、文明共興的歷史偉業。
這段激動人心的歷史進程,必將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範。
(一)
2023年8月,南非約翰內斯堡。習近平主席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五次踏上非洲土地。在中非領導人對話會上,他動情回憶起十年前的那次訪問:“2013年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就來到非洲,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
真實親誠,凝結着中非友好交往的歷史積澱。十多年來,正是在真實親誠政策理念引領下,中非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團結合作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堅守道義,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守望相助,推動中非關係按下“加速鍵”、駛入“快車道”,進入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
新時代的中非合作大樹參天、枝繁葉茂。習近平主席這樣總結中非關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成功經驗:“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非關係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我們雙方都能登高望遠,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點和增長點,推動中非關係實現新的跨越。”
時間回撥到2000年。為順應國際格局新變化和中非關係新現實,中非合作論壇應運而生,自此開啟中國與非洲國家整體合作新局面。從宣布建立“新型夥伴關係”,到決定建立和發展“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從確立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到確定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非合作論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動中非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和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的一面旗幟。
這是2024年8月2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附近拍攝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標識。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24年來,中非務實合作碩果纍纍,各領域交往空前活躍。中非貿易額從105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2821億美元,增長近26倍;中國對非投資存量從不足5億美元增長至目前超400億美元;中非合作新建和升級近10萬公里公路、超1萬公里鐵路、近千座橋梁、近百個港口;52個非洲國家以及非盟委員會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從“十大合作計劃”到“八大行動”再到“九項工程”,雙方互利合作新領域不斷拓展,推動中非關係邁上新&階。
新時代,中非正致力於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成為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同路人。中非關係蓬勃向前動力從何而來?誠如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副教授巴盧·德米西所言,非中心意相通、夢想相連,雙方對夥伴關係的堅定承諾成就了非中關係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
中非關係何以歷經歲月洗禮和風雨考驗而歷久彌堅,歷史給出答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共同開啟了中非關係新紀元。從那時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誠合作,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習近平主席指出,“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我們緊緊&&在一起”。
中非兩地,坦讚鐵路的故事廣為人知。5萬多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與非洲建設者一道,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築成了坦讚鐵路。1971年10月25日,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身着中山裝的坦桑尼亞代表在現場載歌載舞,友好情感真摯動人……中非交往家喻戶曉的高光時刻,為中非友誼澆築了牢固根基。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中國汶川、玉樹等地發生嚴重地震災害後,非洲人民在自己經濟並不富裕的情況下,仍慷慨解囊支援中國人民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非洲人民也永遠記得,2014年塞拉利昂、利比裏亞和幾內亞等國爆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中國派出16批、1200多名臨床和公共衞生專家與非洲國家共戰疫魔……困難前守望相助,為中非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誼鍛造了堅固內核。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附近,一列試運行列車在亞吉鐵路上行駛。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從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出首支援外醫療隊至今,一代代中國醫務工作者走進非洲救死扶傷;自1990年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10多名中國官兵在非洲維和行動中獻出寶貴生命;幫助非洲建設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大量基礎設施,援建非盟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泛非標誌性項目,積極分享中國經驗為非洲減貧開闢新路徑……無數事實證明,中國是非洲可靠的夥伴、真正的朋友。
2014年12月10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裏敦,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助西非抗擊埃博拉疫情醫療隊為中塞友好醫院開展輸液培訓活動。新華社發(戴欣攝)
根之茂者其實遂。中非關係不是一天就發展起來的,而是中非雙方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盧旺達政治分析家讓-巴蒂斯特·加索米納裏説,中非之間的兄弟情誼建立在共同的經歷、相互尊重和對彼此挑戰與期待的深刻理解之上,中國對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為這段關係奠定了堅實基礎,新時代中非真誠合作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情誼。
(三)
歷經半個多世紀,中非深化傳統友誼的初心不改,攜手共同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正如習近平主席總結的那樣:“中非關係歷經時間洗禮和國際風雲變幻考驗,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
這條合作共贏之路,一個鮮明特色是發展為民、務實高效。
中國助力非洲破解基礎設施滯後、糧食短缺、人才短缺等發展瓶頸,走進非洲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拓展海外市場的機遇。“中非合作要給中非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果和實惠。”
從蒙內鐵路、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到莫桑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喀麥隆克裏比深水港,再到南非德阿風電項目、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一個個“發展路”“夢想橋”“繁榮港”,打通了非洲大陸互聯互通的動脈。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評論説,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大程度上由中國推動,“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響應非洲的訴求”。
這是2019年4月8日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拍攝的馬普託大橋(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從“點綠成金”的“致富草”,到抗旱增産的“中國稻”,再到“小豆子、大營養”的“中國豆”……十年來中國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推廣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産30%至60%,惠及100多萬非洲小農戶。中非共和國總統圖瓦德拉稱讚道,中非農業合作“有力促進了減貧就業、增強食品安全、提高人民收入”。
這是2023年9月19日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拍攝的中地海外農業高科技阿布賈産業園大門。中國援建的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位於該産業園內。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 攝
中企承建的拉各斯輕軌藍線上,有中國培養的尼日利亞女司機;中國與科摩羅合作培訓的醫務人員,拯救了許多瘧疾病人的生命;赴中國留學歸來的坦桑尼亞學子投身農業,在東非的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一個個人生出彩的夢想,因中非能力建設合作而化為現實。
2024年6月12日,在尼日利亞拉各斯,拉各斯輕軌藍線項目動車組列車司機組長伊莎貝拉·亞當斯·伊斯拉埃爾與列車合影。新華社發(中土集團尼日利亞有限公司供圖)
這條合作共贏之路,一個鮮明特色是真誠友好、平等相待。
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對非合作“五不”原則,是對中非平等夥伴關係的鄭重承諾。
中國始終以非洲各國發展振興和民生改善為目標,加強與非洲發展戰略對接,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追求雙贏多贏共贏。坦桑尼亞《每日新聞》刊文指出,西方同非洲的合作往往附帶條件且常常忽略非洲國家文化與發展水平的多樣性,中國廣泛聽取合作方的聲音,非中合作方向總是與非洲各國發展願景相一致,因此獲得了非洲國家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贊比亞學者丹比薩·莫約出版《援助的死亡》一書指出,中國對非合作方式的核心是讓非洲人民掌握自主權,這也宣告了西方同非洲“合作”模式的終結。非洲記者協會秘書長薩米婭·阿巴斯寫道:“中國進入非洲市場,做得比那些指責中國的國家更好,因為中國在和非洲國家簽署合作協議時,不設置苛刻條件,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
這條合作共贏之路,一個鮮明特色是彰顯大義、開放包容。
“中非關係最大的‘義’,就是用中國發展助力非洲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國主張多予少取、先予後取、只予不取,張開懷抱歡迎非洲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習近平主席這樣説。
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編制《中非基礎設施合作規劃》、舉辦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等機制規劃,到建設中非竹子中心、設立魯班工坊、建設中非衛星遙感應用合作中心等項目實施,中非合作始終聚焦雙方合作重要領域,既為非洲發展解決“燃眉之急”,更為中非合作開創新領域、給中非人民帶來新福祉。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由衷地説,“中國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2024年2月15日,在亞的斯亞貝巴的埃塞俄比亞聯邦職業技術培訓學院,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江絳(右)與當地教師約納斯·阿凱萊(中文名艾友涵)交流教學內容。新華社記者 李亞輝 攝
中非合作重開放、不排他。中國呼籲加大對非重視,增加對非投入,支持非洲發展,通過做大中非合作蛋糕,幫助非洲成為新的全球市場,願意在尊重非方意願基礎上開展更多三方合作、多方合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國別副主任、肯尼亞經濟學家賴德認為,以非洲需求為驅動是非中合作鮮明特點,帶動了西方國家等域外合作方更多考慮非洲需求,同非洲建立平等夥伴關係。
(四)
中非合作的巨大成就讓世界重新發現非洲——非洲不是西方語境中“絕望的棄兒”,而是21世紀“充滿希望的大陸”。中非合作論壇更是帶動國際社會加大對非關注投入,世界上一些國家紛紛建立起對非合作機制,非洲的國際合作&&因此有了更多選擇,非洲國際地位隨之得到顯著提升。
面對當今世界依然存在的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中非肩並肩站在一起,共同捍衛國際公平正義,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理直氣壯堅持發展中國家的正義主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正能量,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樹立了典範。
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中非堅定相互信賴支持。中國堅定支持非洲國家實現民族獨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支持非洲一體化建設和聯合自強的努力。中國在聯合國等多邊場合為非洲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反對任何對非洲的無理干涉和單邊制裁。非洲國家也為中國維護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國家統一,實現發展振興提供重要支持。
在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的浪潮中,中非同聲相應,讓“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力量進一步壯大。正是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非盟成為二十國集團正式成員,埃及、埃塞俄比亞加入金磚大家庭,不結盟運動第十九次峰會、第三屆南方首腦會議在非洲勝利召開。時任塞內加爾總統薩勒稱讚中國作為第一個明確表態支持非盟加入G20的國家,是非洲國家忠實堅定的朋友。
這是2024年1月19日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拍攝的不結盟運動第19次峰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發(阿佳拉·納瓦達攝)
對於中非團結協作的全球意義,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歸納其要:展示了發展中國家通過團結協作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共同利益,為“全球南方”帶來積極示範效應;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擺脫西方主導模式、通過多邊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新範例,增強了“全球南方”的集體聲量和影響力。
人類何以共存,命運與共是終極答案。中非命運共同體開創了區域命運共同體的先河,持續走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列。中非致力於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也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發揮新效能。正如烏干達農林企業家穆胡穆扎·科林所言,“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將通過在全球範圍內促進和平、合作和和諧共存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願景的實現”。
(五)
非洲有諺:“如果你想走得遠,就得結伴而行。”
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為契機,推動新時代中非合作邁向更高層次,是新形勢下中非合作的現實需求,更是中非領導人和雙方人民的共同願望。
這是2024年9月1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附近拍攝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標識。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非洲國家普遍謀求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中國致力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非合作發展互有優勢、互有需要,現代化探索互幫互助、互學互鑒。本屆峰會以“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可謂恰逢其時。中非雙方將在本次峰會上確立新時代中非關係新定位,共商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具體路徑。
初秋的北京,長安街迎賓花壇佈置一新,天安門廣場披上盛裝,道路兩側挂起“中非共命運 合作啟新程”的道旗,“合抱之手”的論壇會徽裝點大街小巷……
這是2024年8月29日在北京西單路口拍攝的“美好藍圖”花壇。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剛果(布)《新共和國報》社長阿納特·威爾弗裏德·姆博薩説:“中非命運共同體是發展非中合作的核心理念,也是本屆峰會主題。希望剛中合作繼續秉持命運共同體理念,加速推進共同的現代化建設。”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認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必將繼續深化中非傳統友誼,為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認為,“以事實和成果,中非合作論壇向世界強有力地證明了合作是非中關係的主旋律”。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刊文稱,非洲把目光投向東方,希望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等合作機制,加快非洲的現代化進程……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新的歷史時期,中非合作論壇將繼續促進中非合作走深走實,不斷推動中非關係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新的歷史起點,承載着28億中非人民期待與夢想的中非合作之船必將乘風破浪,奔赴現代化新征程,駛向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天地。
文字記者:葉書宏、謝彬彬、喬繼紅、高文成、李蓉、許蘇培
視頻記者:張遠、劉萬利、代賀、李亞輝、孫浩 、王妍清
海報設計:姜子涵
統籌:樊宇、董越、高巍、郜新鑫、邱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