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30日電 題:3年前進32位,“包頭速度”是怎樣煉成的?
新華社記者劉偉、張洪河、安路蒙
地區生産總值426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2%;規上工業産值增速達23.4%,連續40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新鮮出爐的2023年成績單,其經濟總量在全國百強城市中再升10位,實現3年前進32位。
近日,記者在包頭經濟建設一線走訪發現,這座老工業城市正奮起直追,鋼鐵等傳統産業積極轉型求變,稀土産業搶抓“兩個稀土基地”建設機遇提速疾進,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産業異軍突起。正是這些代表性行業支撐着全市經濟總量持續躍升,跑出了“包頭速度”。
圖為工人在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吊裝散熱器護罩。新華社記者貝赫 攝
機械手臂在空中有序地舞動着,切邊剪裁、質量檢查、張貼標籤……走進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稀土鋼冷軋板材廠,偌大的廠房內幾乎見不到人,但所有設備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一個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廠映入眼簾。
“聽不到人聲鼎沸、看不見火花四濺,鋼鐵産業已不再是腦海中的傳統模樣。”包鋼集團董事長孟繁英表示,儘管近些年鋼鐵行業下行壓力較大,但靠着地方政策支持和自身全面轉型,包鋼集團不僅扭虧為盈,去年更是借助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機遇,找到了轉型新風口。
“我們搶抓機遇,立足本地及周邊市場,全面調整産品結構和市場區域策略,産生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孟繁英介紹,2023年包鋼集團經營業績逆勢增長,全年完成利潤約53億元,同比增長10%,走在了行業前列。
圖為工人在包頭一家稀土應用公司的無塵生産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貝赫 攝
在包頭稀土高新區,100多家稀土企業集聚於此。年關將至,這些企業爭相競逐、全力奔跑的勢頭依然不減。包頭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櫃裏,擺滿各種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磁鐵。“這些磁鐵中含有稀土元素,比同類磁鐵的磁力更強,廣泛應用於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3C産品中。”該公司副總經理范立忠説,眼下車間正全力生産,産品下線後將發往多個國家。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發布,提出“加強稀土等戰略資源開發利用”,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包頭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重大機遇之下,包頭錨定“兩個稀土基地”建設目標,重塑稀土産業版圖。中重稀土金屬産品試製成功,10萬噸級稀土綠色冶煉項目開工建設,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行,稀土永磁電機産業園建設全面啟動……全鏈發展、百花齊放的稀土産業新局面,正在這裡加快形成。
圖為包頭一家晶硅光伏材料生産企業的單晶硅棒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貝赫 攝
新能源産業異軍突起,挑起包頭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大梁。寒冬臘月,在弘元新材料(包頭)年産16吉瓦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落地包頭4年多,我們從一期擴建到五期,涵蓋拉晶、切片、電池片等環節,生産規模迅速擴大,産業鏈條不斷拉長。”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念淮説。
這家公司的蝶變,是包頭市晶硅光伏産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包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劉永明介紹,包頭市依託自身優勢,瞄準晶硅光伏産業,全力以赴開闢産業新賽道。2023年,全市晶硅光伏産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同比增長59.3%,成為傳統支柱行業鋼鐵之外第二個超千億元産業。
風電裝備、碳纖維及高分子材料、氫能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也在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包頭市新開工億元以上産業類項目161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8戶,榮獲“中國投資熱點城市”。
“包頭速度”的煉成並非偶然。近幾年包頭通過搶抓發展機遇、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在優化存量、壯大增量和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跑出了經濟加速度,走出一條老工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