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破解壓力 走好留學之路
2017-12-21 13:01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留學時面臨的壓力有許多。但最主要的有3個:學業壓力、個人經濟承受壓力和未來就業壓力。

  多方面壓力客觀存在

  出國學習伊始,學業壓力便與學子如影隨形。出國留學,學子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存在短板,國外學校的學習方式也與國內學校有著較大不同。很多學生雖然在國內很優秀,學習成績很好,但在國外並不一定能取得同樣的成績。這些反差很容易讓對自己學業成績要求很高的中國留學生産生較大壓力。

  個人經濟承受壓力和未來就業壓力也是讓留學生倍感焦慮的原因。在澳大利亞讀碩士的劉超(化名)説:“我留學的兩年裏各種開銷加起來至少有70萬元,這些都是父母的辛苦錢,而我畢業之後,不知道多久才能把這些錢賺回來。”有這種焦慮的,劉超並非個例,受訪的多名留學生均對未來就業存在焦慮。其中,為了提升自我價值,進而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的碩士群體,其所承受的就業壓力最大。

  年齡也會成為壓力的另一個來源。目前在美國一所知名高校攻讀電腦博士學位的陳飛(化名)就此談道:“在美國讀博士的壓力非常大,每天被數據和論文纏身,經常會懷疑自己做出的出國讀博士的選擇是否正確。加上年齡也不小了,成家立業的問題也常常困擾著我,在遇到學術瓶頸時,這種焦慮更甚。”

  在國外學習,自己支配的時間較多,生活也大多獨立。這讓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很難把握好學習和生活的節奏,進而更加焦灼。

  從高中起就在美國讀書,至今已經在國外留學8年的鄭凡(化名)説:“來國外這麼多年,壓力大的時候太多了。但是,我逐漸意識到,使自己強大起來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她笑了笑,説:“就這樣,我練就了現在很強的抗壓能力。”

  心理壓力在留學群體中非常普遍。雖然少有留學生提到自己或者周圍人存在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是長期積累焦慮情緒,若不加以有效化解,就有可能轉變為心理疾病。

  正視壓力 學會自我調節

  正視壓力並學會主動調節情緒,則大部分人的焦慮感都會或多或少地得到減弱。劉超説:“細想來,在國外讀書兩年,時間也不算長。而有這樣的經歷很難得,應該學會珍惜。曾經的我不會主動交朋友,留學的新環境倒是讓我沒了顧慮,能主動和別人交流,也交到了一些好朋友,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我現在狀態好多了。”

  陳飛説:“必須承認,負面情緒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每個人都可以活得很精彩。我就很喜歡現在的專業和學校,所以我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豐富,旅行、運動、聚會……這使我在學習和休息之間收獲平衡。”

  國外的大多數學校裏都有中國學生組織,加入學生社團組織對減少孤獨感、降低焦慮情緒很有幫助。此外,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是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時,學子應該正確看待學業或者社交方面遇到的不順,不必因為一時的挫折而全盤否定自己。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地適應國外的環境。學子和家長應該在留學前就對學子的心理狀態做出正確評估。

  利用多方資源進行疏導

  在很多發達國家,心理咨詢係統非常成熟健全,學校內設立有各類心理咨詢機構,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心理疏導服務。學子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校內免費資源進行心理疏導。“在康奈爾大學,心理咨詢機構非常多,分工也非常細。在學生入學時,學校會向我們詳細地介紹心理咨詢機構的設置。這些機構的服務基本都是免費的,這讓我印象深刻。”在該校就讀的張悅芊介紹道。

  傳統觀念對于心理咨詢存在偏見,覺得去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就説明這個人不正常,而這會讓很多學子認為尋求心理幫助是一件丟臉的事。“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説,從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到尋求幫助,這一步的跨越非常困難。”張悅芊提到,“在康奈爾大學,有70%的學生都曾經在心理咨詢機構咨詢過,這樣高的比例反映的並不是學生普遍心理狀況不好,而是學生對自身的心理狀況非常了解,學校也能對學生的狀態很好地把握。”張悅芊認為,尋求心理幫助,並非一件難堪的事情。如果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對自己的心理狀況産生影響,那麼,去尋求專業的幫助恰恰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表現。(谷瑩)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夏 宋家慧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7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