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生變身“洋教師” 跨海牽手杭州“小候鳥”
2017-08-02 09:56 來源: 中新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國僑網Chapin教“小候鳥”們飛盤運動的基本動作。 應陶 攝

Chapin教“小候鳥”們飛盤運動的基本動作。 應陶 攝

  8月1日,杭州市石橋街道新市民快樂驛站暑期班開班。

  9歲的姚瑤是參加該暑期班的“小候鳥”之一。即將讀小學三年級的她在暑假一開始就從老家湖北省羅田縣來到父母工作的城市——杭州。今天,姚瑤在暑期班裏有了自己的英文名——Molly。這是暑期班裏的一位“洋教師”給她取的。

Bridge-橋團隊在班會課中做中文自我介紹。 應陶 攝

Bridge-橋團隊在班會課中做中文自我介紹。 應陶 攝

  早從2006年開始,杭州石橋街道便為“小候鳥”們開設了暑期班,然而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次的暑期班將引入“洋教師”進行為期兩周的授課,為孩子們營造多元化與國際化的學習氛圍。

  據悉,這群“洋教師”來自於美國的一個公益性團隊,叫作“Bridge—橋”。此次中國杭州行,該團隊一共派出了9名“95後”志願者,其中包括4名美國學生和5名留美中國學生。

  團隊創始人——杭州姑娘許賀華如今正在美國讀高三。對於帶着“洋教師”回家鄉做公益的事情,她非常開心:“這件事情最後能夠落地,一方面是因為父母同意我在高中去支教。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的隊員們都非常喜歡中國,一聽説來中國做志願者,給孩子們上課,他們都很激動。”

  如美國學生Chapin就是一位“中國迷”,他之前就已“游歷”過中國的多個城市。明年,他還將作為交換生到昆明大學進行學習。

  Chapin給小朋友們上的第一節課是飛盤課。儘管是運動達人,但作為任課老師上課對他而言還是第一次。

  飛盤運動在中國並不多見,對小朋友們來説也是“新物種”。Chapin將這節課作為飛盤基礎入門課。他通過用書代替飛盤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對飛盤運動的過程有一定的了解。在上課的過程中,Chapin通過簡單的中文單詞和肢體語言,幫助小朋友們領悟動作要領。

  此外,Chapin還負責教授英語。“今天主要是了解有多少學生會説英語,後期可能準備從ABC開始教起。”Chapin告訴記者。

  “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讓小朋友們記多少單詞,會解多少數學題。而是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許賀華説。

  據悉,此次暑假班一共招收了25名“小候鳥”,大多是三四年級的學生。

  “‘小候鳥’暑期班在課程安排上主要是豐富孩子們暑期生活為主。我們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發布報名信息,家長們看到了之後就會來報名。”杭州市下城區石橋街道新市民之家黨委副書記趙婷&&,“Bridge—橋團隊的到來,為‘小候鳥’們搭建了中外文化學習交流的平台。而石橋街道市民之家小候鳥暑期公益班項目也為這場交流提供了項目基礎。”(宋唯嵐 應陶)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夏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81129670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