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人耗時7年 將徽州古宅打包到波士頓(圖)
2017-07-06 15:18 來源: 中國僑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題:耗時7年,花費1.25億美元,她將徽州古宅打包到波士頓,守護中國人“家”的模樣

  這幾天,第41屆世界遺産大會在波蘭召開。青海省可可西裏和福建省鼓浪嶼分別申請了自然遺産和文化遺産。小僑期待能有好消息傳來。

  今天,小僑要説的這個事兒也和文化遺産保護有關。一個美國人,歷時7年,耗資1.25億美元,將一棟徽派古宅全部拆下,然後將它整個“打包”,原封不動把它搬到了美國波士頓。

  這棟宅院是全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在海外重建的古徽州建築。一起來看看安徽“蔭餘堂”漂洋過海“遠嫁”美國的故事——

  蔭餘堂位于黃山市休寧縣黃村。清康熙年間,在外地開典當鋪的黃氏後人衣錦回鄉修建這座宅院,其名稱裏包含了“蔭求祖蔭、余祈富余”的願望。

  這座有著16間臥室、四合五開間的大宅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高過屋脊的馬頭墻、天井、屋內有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

  此後,8代黃家子孫住在這裏,蔭餘堂熱鬧了200年時光,見證了一代代黃家人的甘甜悲苦,直到上世紀80年代,宅院不再有人居住,年久失修。

  1996年,黃家後人回鄉掃墓,齊聚蔭餘堂,他們商量著將蔭餘堂拍賣或者拆除。

  而機緣巧合,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座老宅的命運。

  一位叫南希·柏琳娜的美國人此時正在安徽旅行。她從哈佛大學建築史專業畢業,曾數次來到徽州,粉墻黛瓦的徽派宅院讓她十分迷醉。此時,她的身份是波士頓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館的中國藝術主管。

  在蔭餘堂即將被賣掉的節骨眼上,南希和黃家人見面了,她説明來意:將蔭餘堂原樣搬到波士頓復建展出。

  黃家人認為,破敗的祖屋若能在美國得到重建,是這座老宅最好的結局,也符合尊重祖先福蔭後代的本意。

  幸運地是,這個計劃得到了中美兩國政府部門的批準,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個項目。項目也得到了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Fidelity及其基金會的支援。

  1997年,蔭餘堂開始解體調查。蔭餘堂第35代後人向祖屋作了最後一次告別。

  安徽到波士頓隔著千山萬水,異地復原談何容易。

  宅院的拆除工作整整持續兩個多月。拆下來的部件不僅包括700個木件、9000多塊磚瓦、石料等建築材料,還包括了家具、生活用品,甚至院墻、門口鋪設的麻石路板也一並搬走。

  工作人員將主要的木石結構部件都進行編號,記錄原有的組成方式。這些構件運走時,共動用了近四十個國際標準貨櫃。

  1998年2月,它們全部運抵波士頓港口。

  在隨後的五年裏,中美兩國的文物專家對蔭餘堂各個部件進行測量、登記,將損壞腐爛的木質部件按原樣重新打造。

  碧波地博物館還為此擴寬了馬路,拆遷了一大片居民區,只為給蔭餘堂讓出更多的空間。

  為了尊重中國文化,開工重建時還行上金花、批紅布、安五袋、釘五色布、上香、敬酒等中國傳統的破土上梁儀式。

  2003年6月21日,蔭餘堂正式向公眾開放。宅院裏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最初的模樣。

  為了保護宅院,博物館規定,參觀蔭餘堂需要單獨購票,遊客按批參觀,背包不允許帶入,嚴禁攝影,時間限為半小時。

  博物館還為蔭餘堂專門制作了一個網站,叫做yin yu tang,a Chinese home。在這裏,蔭餘堂簡史、蔭余堂家譜世係,來往家信、建築特色、搬遷過程等一目了然。

  此外,網站還用3D透視圖、視頻等詳細、立體地再現了蔭餘堂的建築構造和細節。

  多年以後,蔭餘堂後人黃秋華來到了波士頓。他回憶見到祖屋時的場景:當時,世界頂級提琴大師馬友友正在庭院裏面拉大提琴,覺得自己穿越了時空,情不自禁流下淚來。

  在黃村,蔭餘堂不過是一座普通的宅院。在當地,許多這樣的宅院都因為年久失修而逐漸破敗。

  而在遙遠的大洋彼岸,這座博物館不僅保護了一座宅院,更保留了當年的中國人“家”的樣子。

  蔭餘堂,蔭庇的不僅是黃家子孫,更是所有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夏
新聞 評論
美國頻道正式上線
聯繫我們

不罷工了!美國演員工會新合約到手

不罷工了!美國演員工會新合約到手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談判、罷工威脅、三日延期以及六小時的會談之後,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和電影&電視制片人聯合會(AMPTP)終于在本周二清晨達成了一項新協議。[詳細]

BBC年度改革對抗"美國文化入侵"

BBC年度改革對抗"美國文化入侵"

據英國《衛報》報道,BBC承諾將提供比對手更為廣泛的節目選擇,並更好地反映英國的多民族元素。[詳細]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649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