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遊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忻州:讓鄉村更多能工巧匠脫穎而出

2023年05月15日 17:01:41 來源: 忻州日報

  立夏時節,雁門關下鬱鬱蔥蔥,滹沱河畔生機勃勃。5月14日,鄉村工匠職業技能比賽暨鄉村工匠遴選分類項目(山西)座談會在代縣隆重舉行,來自全省各地、不同行業領域的師傅們相約在這裏,現場打擂臺,比拼職業技能。

  在這次活動中,陜西、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等兄弟省鄉村振興局分管負責同志、我省11個市鄉村振興局負責同志和特邀鄉村工匠研究專家齊聚代縣,看成果、話發展、謀未來,為進一步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鄉村人才凝心聚力、增勢賦能。

  本次活動落地我市,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省鄉村振興局對忻州鄉村振興工作的大力支援,同時也是對我市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省戰略,堅定不移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的認可與肯定。

  培育匠人,激發鄉村振興之力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鄉村工匠是縣域內從事傳統工藝和手工業的技能型人才,他們聯結起傳統技藝與現代化大市場,可憑借自身技能和資源優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吸引更多人參與特色産業項目,推動産業快速發展。培育鄉村工匠,有利于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掘當地特色産業,助推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産業振興與文化繁榮的雙贏。

  忻州地處山西中北部,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特別是全市非遺項目傳承久遠、內涵豐富、薈萃雲集、星羅棋布,目前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6項、省級59項、市級250項,面塑、刺繡就是其中的兩顆明珠。

  近年來,忻州堅持政府推動、文化撬動、多點驅動、工坊帶動,聚焦工匠培育全覆蓋、文創研發全鏈條、技能傳承全發力、就業增收全貫通,打造了一批以面塑、刺繡等為代表的非遺文化地方名片,傳承了一批最具煙火氣、最富生命力的傳統手藝和特色技藝,增強了“兩業支撐”、富民增收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讓古老的“非遺”項目煥發出全新活力。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代縣高度重視工匠培育工作,聚焦鄉村産業發展需要,制定《關于加快推進代縣鄉村工匠培育工作實施方案》《代縣鄉村工匠遴選分類項目工作方案》,成立由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工作推進小組,各鄉鎮、相關部門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有力有序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嚴把鄉村工匠評選關,組建由部門業務骨幹和社會資深人士組成遴選評定專家小組,嚴格申請推薦、初審復核、社會公示等程式。堅持挖掘培養一批、傳承發展一批、提升壯大一批,充分激發廣大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創新創造活力,實現鄉村工匠培育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注入本土人才活力。

  守牢“匠心”,鑄就鄉村振興之魂

  走進代縣家庭工坊非遺産品展示館內的白曉玲工作站,一些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些面塑,方寸之間,有的龍騰虎躍,有的亭亭玉立,讓人為之叫絕。

  “對于這次技能比賽,我既高興、激動,也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身為面塑傳承人,希望能通過此次活動,將這項傳統技藝展示給更多的人。”白曉玲説道。

  如今,代縣把鄉村工匠作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載體和有生力量,依托非遺傳承基地、培訓基地,積極開展非遺“名工匠”進校園活動,引導鼓勵工匠傳承技能,守牢“匠心”,鑄就鄉村振興之魂。

  雁門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貴庭、省級非遺傳承人楊美恩父子倆幾十年培育技能工匠1100余人;刺繡工匠高鳳蘭深入全縣各鄉鎮組織婦女傳授技藝3500余人次;剪紙工匠張岩松創辦代縣雁剪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通過剪紙技能培訓300余名農村婦女脫貧;工匠王鎖貴創辦望臺工藝磚雕廠,傳承磚雕技藝200余人。組織代縣雁繡、面塑等8項非遺項目和高鳳蘭、白曉玲、張岩松等8名代表性傳承人,走進職業高中、新城小學等5所學校課堂,培育600余名非遺“小傳承人”。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身懷高超技藝、植根鄉村沃土的鄉村工匠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定大有作為。我市將用好用足這個要素,火眼識“匠苗”、甘露澤“匠人”、舞臺炫“匠才”,讓鄉村工匠“破土而出”,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編輯: 張絢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1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