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2月27日電題:“晉南糧倉”春耕剪影
新華社記者魏飚
廣袤的田野裏,一台&自走式噴灌機在進行灌溉作業,機器雙臂展開長達數十米,水霧灑在嫩綠色的麥苗上,麥田顯得生機勃勃。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的種植大戶張鵬説,今年小麥苗情好於去年,但他一點都不敢松懈,緊盯麥苗生長做好田間管理。
素有“山西糧倉”之稱的運城市,小麥種植面積和總産量均佔山西全省的一半以上。隨着氣溫回升,運城市439萬畝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全市各地掀起了春季農業生産熱潮:春耕物資到位、智慧農業助力、農機整裝待發、農技人員悉心指導,繪就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
走進運城市豐喜肥業臨猗縣分公司,記者看到尿素車間開足馬力生産,一袋袋尿素源源不斷從生産線上産出,數輛叉車快速裝車。企業物流主管許勤説,企業日産化肥2500噸,通過火車專列和汽運等渠道發往全國各地。
去年,種糧大戶胡天妮用上了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在位於黃河岸邊的運城市芮城縣遠鵬智慧農場裏,只需要在手機上操作,他就可以精準掌握1000多畝麥田的水肥情況,並遠程操控澆水施肥。
運城市滴滴農機聯合社理事長郭勇革説,他所在的合作社有200多&農機,覆蓋267個村莊,通過自主研發的手機App,農戶可以實現一鍵呼叫服務。
為下好豐産豐收“先手棋”,運城市很多農機合作社在一個月前就開始行動,對“大鐵牛”進行全面檢修保養。鹽湖區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王超説,今年2月初,合作社已經對農機設備關鍵零部件進行修理、更換,並仔細檢查電瓶,及時更換機油。“我們隨叫隨到,打好春季農業生産‘第一仗’。”王超説。
春耕春管正當時,農技下鄉保豐收。今年,山西將組織省市縣鄉約1.4萬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結合春耕備耕、三夏生産、三秋會戰等重要農時節點,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服務。
眼下,在運城的麥田裏,處處是農技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看墑情、苗情,根據當前小麥生長情況,指導農戶因時、因地、因苗進行管理。
黃汾十萬畝糧食優質高産高效示範基地是河津市糧食主産區,小麥種植面積常年在12萬畝左右。種植大戶黃福光的小麥受凍比較嚴重,他心裏非常着急。河津市農業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曹建明查看了小麥受凍情況後,提出了應對方案,黃福光很是感激。
“有了農技人員的跟蹤指導,我對今年糧食再奪豐收更有底氣和信心。”黃福光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