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孩子們該怎麼過?

2022年01月19日 08:21:26 來源: 山西晚報

  原標題:“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孩子們該怎麼過?

  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老師、家長、教育專家等,綜合梳理了一份“寒假生活”指南

  期末考試結束,太原市中小學生迎來了“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神獸”歸家,如何讓他們度過一個安全而有意義的假期,成了家長眼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家長們開始“依法帶娃”。這個寒假,孩子們的生活如何安排?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和陪伴?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老師、家長、教育專家等,綜合大家的意見梳理了一份“寒假生活”指南。

  現狀

  學生“作業”多樣化 家長有點擔心

  1月初,趁着雙休日,郝素芬在太原市商業區茂業天地,就《家庭教育促進法》做了一項調查。“當天發了100多份傳單,我發現其中半數人沒有聽過這部法律,對於如何‘依法帶娃’更是沒有頭緒。”郝素芬是太原市小店七中的老師、太原市優秀班主任,她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家庭教育指導師。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而言太重要了。”郝素芬説,寒假給父母陪伴子女創造了充裕的時間,家長有必要好好學習一下這部法律,耐心地觀察孩子的特點,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多鼓勵孩子,讓家庭成為孩子最有安全感的溫暖港灣。

  在郝素芬看來,“雙減”對於家庭教育而言,其實是“雙增”。增加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增加了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的時間。“這個寒假,很多學校都調整了寒假作業的結構,引導父母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郝素芬説。

  歡歡今年讀二年級,剛剛迎來寒假。她的媽媽劉女士本想給孩子報個興趣班,讓孩子假期生活豐富多彩些。但由於多地出現奧密克戎確診病例,太原市從嚴從緊強化疫情防控措施,所有校外培訓機構暫停線下教學,打亂了劉女士一家的計劃。“雖然上不成興趣課,但孩子假期作業形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德智體美勞基本都涵蓋,光完成作業,假期就會很充實。”劉女士打開歡歡的“假期作業”,山西晚報記者發現,基本沒有學科類的練習,大多是素質和興趣的拓展,比如,制定一份周密的假期計劃,每天堅持閱讀記錄美好、參加運動健身打卡、參與家務勞動……

  “老師在設計作業時,考慮得很全面,幾乎細化到每一天,但説實話,看到這麼多內容,我擔心孩子是否能很好地完成。”劉女士説。

  兒子在公園路小學就讀的蔣先生也有類似的感受。公園路小學針對低年級學生制定了“最棒寶貝養成計劃”,共分文化底蘊、學會學習、學會生活3個部分,包括了親子閱讀、每日做兩件家務、學唱喜歡的歌曲、春節給家人打祝福電話或做卡片等具體生動又切實提高學生個人能力與素養的趣味作業。“這份作業孩子一個人肯定完不成,作為家長,必須深度參與。”蔣先生説。

  這個寒假,青年路小學專門“佈置”了體育作業,要求孩子們每天進行體育鍛煉,把鍛煉的時長和項目記錄下來,家長負責監督,開學後交流。

  初中孩子的作業內容更加豐富。比如,郝素芬留給初二學生的作業包括:和爸爸媽媽學習包餃子、煮湯圓,並查找資料,了解餃子和湯圓的由來;給爸爸媽媽做一道菜,可以是這學期英語第八單元學習的沙拉、三明治等,要求邊操作邊用英語介紹過程。

  怎麼做

  分解任務 每個階段定個小目標

  學校、老師為了豐富學生們的假期,可謂是費盡了心思。但是,家長們的“不自信”也情有可原。那麼,家長要如何做,才能夠讓孩子的假期過得充實而又有意義?

  “孩子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寒假作業,過一個有趣又有意義的假期,一份周密的寒假計劃至關重要。”山西省實驗小學國師街校區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李媛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據作業內容和性質,把作業分解到每一天,每週確定一個“小目標”當成必須要完成的重點。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學會分配時間,還能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給孩子自主發展創造機會。

  比如,第一週,重點是查缺補漏鞏固所學知識;第二周,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重點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勞動;第三周過春節,可以把重點放在年俗體驗上,講一個春節的故事,畫一畫年獸,説幾個帶“虎”的成語,都是很好的體驗;第四週,冬奧會開幕了,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冬奧,參加體育運動為冬奧助力。“每完成一個‘小目標’,爸爸媽媽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小獎勵。我們也鼓勵家長把孩子的目標完成情況分享到班級群裏,大家相互學習,帶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李媛説。

  對於制定寒假計劃,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展戰略中心主任汪華英看來,不僅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也要給自己制定計劃,深度參與到計劃執行過程中去。“比如,下班回家後,可以先跟孩子講自己完成了計劃中的哪些內容,再讓孩子説説他的計劃完成情況,大家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共同進步。”汪華英説。

  做什麼

  親子閱讀 建立家庭學習共同體

  山西晚報記者採訪發現,義務教育階段,無論在哪個年級,閱讀都是寒假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媛也認為,不論哪個階段的學習,“閱讀都要貫穿其中”。為此,不少學校都針對孩子身心發育特點,給孩子們列出假期必讀清單。

  “光讓孩子一個人閱讀還不夠,我們提倡親子閱讀。”有着二十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韋老師説,低年級親子閱讀方式很多樣,可以父母讀一段、孩子讀一段;還可以分角色閱讀,父母與孩子各自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帶着感情進行對話、表演等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從閱讀中揣摩人物的性格、氣質,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

  親子閱讀能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通過親子閱讀父母能感受到孩子內心的想法,借此引導孩子的行為,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其次,親子閱讀中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總結能力、交流能力,幫助他們從故事中提煉出核心內容,並在與父母的分享中,訓練有邏輯、條理地把這個故事講述出來。

  “親子閱讀也可以延續到高年級。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可以産生更有深度的交流,雙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韋老師説。

  在汪華英看來,親子閱讀不僅僅局限於書籍,還應該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讀書、讀人、讀事、讀經歷等。“目前,家庭育人結構比較單薄,導致孩子在學校出現交往問題、適應力問題等。”汪華英説,親子閱讀就是要形成家庭學習共同體,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承擔一些家庭責任,比如幫媽媽倒水,給自己鋪床等,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在家庭學習共同體中進行深度對話,共同成長。

  守護心靈 為孩子積累心理資本

  1月15日,太原市迎澤區教育局舉辦了“家校共育,花開迎澤”首屆家庭教育論壇,圍繞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培養青少年專注力品質及“雙減”政策下家校共育新途徑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市民劉先生在線上收看了本屆論壇,他説:“通過這次家庭教育論壇,感受到家庭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力做到不玩手機,多看書學習,共同進步;不能在孩子面前拌嘴吵架,那樣會使孩子産生恐懼、自卑的心理,還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給孩子打造一個安全、舒適、溫暖、學習氛圍濃厚的家。尤其是作為一個經常缺席的爸爸,更應首當其衝,為孩子進步努力改變!”

  守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家庭教育指導師的郝素芬提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開家庭會議。“家長可以和孩子定期召開家庭會議,每個人在會議上都要發言,既要有表揚和自我表揚,又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平時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放在會議上討論解決。”郝素芬説,會議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讓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不僅有知識的積累,更有心理資本。

  體育鍛煉 戶內戶外都需要堅持

  每天下午三點半,是一年級學生琪琪的戶外運動時間。上學期體檢中,琪琪被發現雙眼有輕度散光,需要矯正。“醫生説,戶外活動是視力鍛煉的最佳方法。趁着這個寒假,我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運動,我也盡量抽時間陪他踢足球、打羽毛球,一邊鍛煉身體,一邊增進親子感情,一舉兩得。”琪琪爸爸説。

  前幾天,初三學生閆嘉良接到通知:籃球班的寒假課程暫停了。不過,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模式。“雖然不能去俱樂部打球,但我可以找個固定時間,在小區的空地自己練習基礎動作,爸爸閒暇的時候也答應和我一起打籃球。我爸年輕時也喜歡打籃球,我們正好切磋一下。”閆嘉良笑着説,“球場上我可不會讓着他。”

  那麼,寒假應該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呢?“可以分兩種情況進行。”有着10多年體育課教齡的景老師介紹,一種是戶外鍛煉,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戶外參加慢跑、跳繩、打籃球等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另一種是戶內鍛煉,當遇到不良天氣情況,或者由於客觀原因無法進行戶外鍛煉時,可以選擇戶內鍛煉,比如在家做一套健身操或者做十分鐘仰臥起坐等。如果能設計親子鍛煉,那就再好不過了。每天晚上一起做墊上練習,每週去體育館打一次球,都能大大提高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不論選擇哪種鍛煉方式,堅持都很重要。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塑造健康的體魄,還能磨煉孩子的意志,幫助孩子塑造不怕吃苦、積極向上的性格。”景老師説。

  1月11日,省教育廳致信全省中小學家長,假期是調養孩子身心的重要階段,也是密切親子關係的大好時機。要陪伴孩子多去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所和公園、體育場等戶外場地,引導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社會服務,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使孩子在假期中陶冶情操,感知生活,領略自然風光,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提醒

  寒假期間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雖然山西全部是低風險區,但春節期間流動比較大,依然需要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疾控專家建議,寒假期間,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應該加強防護,確保安全。

  對於孩子而言,在人群密集和密閉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不湊熱鬧,在公共場所保持“一米線”,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對於家長而言,少帶孩子去人流密集處,非必要不離開本地,不前往國內中高風險地區與境外。盡量跟孩子在本地過寒假,減少串門、聚餐,做到生活軌跡相對固定。

  雖然學校已經對孩子們的假期安全做了三令五申的強調,但老師們普遍建議,除了疫情防控,家長還需要把安全教育滲透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增強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積極引導孩子預防交通事故、火災、食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滑冰溺水、觸電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春節期間,市面上難免會有人售賣冷煙花等危險物品。家長們一定要帶頭遵守煙花爆竹管控要求,嚴格拒絕煙花爆竹,並從安全、環保等角度教育孩子不購買、不燃放煙花爆竹。(記者 王冠興 武佳 實習生 鄭欣怡)

[編輯: 王亮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7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