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 02/01 15:27 約13分鐘
為倡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研究、記錄社會的發展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2020年2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騰訊網、華僑城創新研究院聯合發起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徵文活動仍然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截止到2020年10月,共收到稿件近2100篇。作品內容涉及面廣、時效性強,真實反映了當前城鄉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和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總結了一些鮮活的經驗做法,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觀點及建議,體現了作者們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徵文活動組委會本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制定了客觀、嚴格、科學的評審辦法,組織權威專家和學者,經過初評、復評、終評、學術原創性檢測等環節,評選出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擬獲獎作品59篇,其中一等獎3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10篇、優秀獎41篇。
現將評獎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21年1月28日起,至2月5日止。如有異議,請于公示期間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向徵文活動組委會反映。
電話:010-65226316
電子郵箱:cssdczx@vip.163.com
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組委會
2021年1月28日
一等獎(三篇)
1.作品:疫情防控與農民工復工百企調查
作者:鮑春雷、李付俊、韓巍、陳蘭、李宏、張一名、楊洋、陳玉傑、賈東嵐、吳帥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學會
2.作品:扶貧西坡
作者:尚柏仁、劉田忠
作者單位:三門峽市交通運輸局、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3.作品:從堂屋到廂房:當代農村父輩權威的“隕落”——基于S村的實地調查
作者:陳懷川、甘文秀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河西學院
二等獎(五篇)
1.作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心態與社會行為調查研究
作者:施國慶、孫中艮、王毅傑、張曉晨、朱林、劉會聰、丁百仁、徐雋倬、楊棄、段太香、顧立坤、何悠、卜蓮秀、楊冰青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
2.作品:“底氣”與差異化的農民抗爭行動——三個村莊的比較
作者:王曉、童瑩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社會科學院華僑華人研究所
3.作品:街頭作為空間:青年流浪歌手與城市的互動——以京滬兩地為例
作者:陸兵哲、劉建、扎西頓珠、張文軍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
4.作品:搬家村的“聚合”與“斷裂”——北京海淀區後廠村外來人口研究報告
作者:王燕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5.作品:南程村與“第一書記”張力的幾個第一次
作者:東方莎莎
作者單位:中國作家協會
三等獎(10篇)
1.作品:農村留守老人狀況的田野調查報告——陜甘地區農村留守老人生活狀況的實地調查
作者:胡曉明、張菊英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2.作品:兩廂情願與兩不相欠:農村儀式性人情賬單——差序格局解讀
作者:東梅、董麗、趙家藝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
3.作品:“教育權利”vs“大城市病”——流動兒童教育獲得的困境探究
作者:富曉星、馮文猛、王源、陳杭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北京大學
4.作品:疫情治理之下流動人口的空間、權力與社會網絡——以上海市Q村為例
作者:張悅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
5.作品:直播帶貨:基層幹部行為背後的群體政治影像與治理邏輯——基于權威新聞網站、消費者認知現狀的調查
作者:李華胤、羅穎、程錦、鄧華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6.作品: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服務管理機制——邊疆民族地區務工女性調查
作者:曹峰、王凱、彭宗超、鄭廣淼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
7.作品:平臺經濟中“自由勞動者”的超時勞動與抗風險能力——疫情前後滴滴司機勞動境遇調研
作者:沈旭棋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
作者:陳慶賓
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9.作品:關係互動與地方文化的再生産——從宋莊畫家村變遷看藝術介入鄉建的實踐策略
作者:趙躍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10.作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社會—技術創新研究——以福建省廈門市的垃圾分類回收實踐為例
作者:彭瀅睿、譚歆婧、李晨希、羅詩瑤、韓聰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優秀獎(41篇)
1.作品:網約車平臺的勞資關係:一個田野調查
作者:周紹東、武天森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
2.作品:精準扶貧視閾中的南疆婦女社會角色轉變研究——以喀什地區為例
作者:姜亞龍、西日那衣·地力下提、米娜(指導教師:王平)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3.作品:緬甸的女兒:跨境女性移民在瑞麗的匯款實踐與情感連接
作者:陳雪
作者單位:雲南大學
4.作品:責任自治與數字泰勒主義:外賣平臺資本的雙重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陳龍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
5.作品:“自然的人化”與“人的自然化”:西藏夏烏村的發展實踐
作者:孫九霞、龐兆玲、王鈺寧、劉岳林、王文慧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倫敦大學學院
6.作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産業振興中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定位——對漢陰縣産業扶貧實踐的實地調查
作者:李卓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作品:行為互動與資本吸納:牧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創新模式——基于南疆牧區的田野考察
作者:祁志偉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8.作品:離海不離港——海南島環三亞河口的漁港轉型、漁村振興與漁民發展
作者:區纘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9.作品:危機與韌性: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小微企業——以溫州市淩渡村童裝産業為例
作者:張文軍、陳瀾、劉葉琪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
10.作品:糧食“不愁吃”的保障機制存在明顯短板——基于雲貴兩省6縣(市)的調研
作者:普蓂喆、牛坤玉、劉明月、張寧寧、秦朗、鐘鈺、袁龍江、陳萌山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
11.作品:引領、關聯與回歸:新時代農民組織化的實踐機制——清遠市下逕村個案研究
作者:郭明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
12.作品:疍家雖逝,信仰猶存:疍民信仰在當代的傳承與傳播研究——基于福建省漳州市疍民聚集地的實地調研
作者:林修能、高晨鳴、錢婧婕、趙紫賀、顧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13.作品:可接受的問責:為什麼地方長官“鋌而走險”?——基于棚戶區改造中強拆的案例研究
作者:梁玉柱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
14.作品:産業扶貧中的農民合作機制研究——基于農民合作社的多案例比較分析
作者:王慶明、周逸然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北京大學
15.作品:撤村建居、農民財産權與新型集體經濟——基于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三路居村的調查與思考
作者:張英洪、王麗紅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16.作品:重建社區:歷史文化街區的“可溝通性”研究
作者:梁軒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17.作品:從“八坊十三巷”到“茶馬古市”——文旅融合後臨夏州民族手工藝的轉型與變遷
作者:牛樂、劉陽、王銳、王京鑫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18.作品:留港內地畢業生就業元年適應性研究——以2018年港校授課式研究所內地畢業生為例
作者:鐘方琦
作者單位:臺灣政治大學
19.作品:“農二代”大學生的累積效應與創業實現——基于生命歷程的視角
作者:潘峰
作者單位: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20.作品:從傳統型到現代型:90後農村育齡女性的二胎生育意願研究
作者:李蕊、潘美睿、戴領、趙邑高(指導教師:張永梅)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
21.作品:欠發達地區毒品問題治理的路徑探索——基于廣東省陸豐市的調查
作者:劉漢文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
22.作品:僑鄉儀式性人情異化的移風易俗治理研究——基于福州長樂的實地調查
作者:耿羽、許維勤
作者單位:福建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
23.作品:“流動的新市民”:臺胞社會融入的田野研究
作者:唐樺、陳超、王瀚、唐揚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24.作品:鄉村旅遊産業振興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以婺源篁嶺古村為例
作者:劉愛華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25.作品:社會整合與係統整合: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的實踐邏輯
作者:劉慧麗、張書琬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26.作品:貧困治理成功的根本:國家培育地方社會的文化主體性——基于滇西南美拉祜族鄉田野調查的闡述
作者:萬玉琛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27.作品:手藝人職業變遷中的師徒關係研究——以浙江省杜橋鎮裁縫群體為例
作者:金盈盈、王建民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28.作品:為何農民工不進城而赴外地鄉村務工?——鄉村振興對農民工就業選擇影響的調查分析
作者:陳維濤、嚴偉濤、朱柿穎、湯二子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南開大學
29.作品:十年之變: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成效、問題與對策——基于武陵山區4省8縣兩期數據的調查報告
作者:高飛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30.作品:走出暴力困境?——基礎性權力視角下非暴力執法的運行機制探討
作者:張照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
31.作品:“危險”的雞與“高貴”的駱駝:産業扶貧中的地方知識——新疆一個遊牧社區的田野調查
作者:王濤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
32.作品:北方農村廁改的新問題及出路——基于寧夏黎明村的調查研究
作者:王晨旨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33.作品:將服務帶入治理——服務要素疊加視野下武漢社區的防疫案例比較研究
作者:張大維、鄧大才、楊生勇、胡平江、萬婷婷、周珊、謝放、趙益晨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34.作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經濟社會學分析——基于D縣的田野調查與思考
作者:孫運宏
作者單位: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35.作品:錢都去哪裏了?——雲南哈尼族農民外出務工與返鄉創業的考察
作者:羅靜、趙旭峰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雲南紅河學院
36.作品:今天我們如何振興——油房營村脫貧後的機遇與抉擇
作者:王化軍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文史研究館
37.作品:走出制度困局——供銷合作社企業化改革的黃山樣本
作者:吳天龍、胡振通、梁騰堅、柳荻、馬鈴、趙源、王鳳婷、熊立春、霍雨佳、孫川東、譚智心、高強、莊家煜、高鳴、王英姿、梅瓊、徐子豪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
38.作品: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調查研究
作者:韓巍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39.作品:土壤肥力衰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危機
作者:張孝岳
作者單位:湖南省農科院
40.作品:創新“三交”方式,破解“三個不適應”——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北侖經驗
作者:包路芳、王雯
作者單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委統戰部
41.作品:象山縣民宿經營者和顧客調查及民宿業發展的思路建議
作者:黃永江、方宇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丹西街道成人學校
有 3 位網友推薦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