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 2015/12/25 06:30 約6分鐘
史上規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想必持續升溫的互聯網+熱潮會攀上一個新的峰值。
一個確認的事實是,如果不能積極擁抱互聯網,很可能在未來的轉型升級中被時代拋棄。但更尖銳的拷問是:這些狂熱的互聯網追隨者,多數真的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嗎?
或許,只有經過更加殘酷的市場淘洗,我們才能最後知道誰是風口上的豬,誰是長出翅膀的雄鷹。
12月14日,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和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的手握在了一起——34歲的TCL集團與11歲的樂視網聯姻,係2015年年底是智能電視行業整合爆出的最大新聞,被市場觀察家認為是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2015年中國經濟最火的詞是互聯網+,它被很多正在經歷嚴冬的中國企業視為一根關鍵救命稻草。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成為振興中國經濟的一項國策以後,各大衛視涌現了一大批創業節目。最初,只要是涉及互聯網+的項目,都極易在錄影現場獲得投資人青睞,並獲得高額融資。但現在,只要一提互聯網+,投資人都會高度警惕,一定會認真追問:+什麼,怎麼加?
而昔日熱鬧非凡的北京中關村創業一條街,目前驟然門可羅雀。不少投資界的常客紛紛選擇外出休假。一些胸懷夢想,豪情萬丈的創業者哀嘆:沒想到錢荒這麼快就來了。
畢竟,不少被互聯網炫目的概念和誘人的模式忽悠的風投最終變成“瘋投”——投完便瘋了。
一篇在微信朋友圈瘋傳的文章稱,2014年完成A輪融資的846家公司,現在幾乎全部深陷生存危機。而網絡上流傳的一份O2O項目死亡名單上顯示,近年來,汽車、社區、旅遊、教育等16個領域的多個O2O項目關門大吉,僅外賣餐飲O2O項目倒閉的就有十幾個。
其實,在美國,互聯網+的一些典型失敗者早已敲響了警鐘。成立于1996年的美國生鮮O2O企業WEBVAN在沒有看到用戶時,就燒掉4000萬美元建了一個倉庫,之後的擴張也是極大手筆,直到倒閉,他們燒掉了12億美元——那是在2001年。隨後共享經濟的始祖級企業Homejoy的倒閉更令人震驚,投資者、媒體人甚至是消費者們都開始對共享經濟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
一些實業巨擘開始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軌跡做出重要修正——靠強大的制造、顧客、渠道、創新基礎書寫實體+互聯網,宛如德國那樣。
無論海爾的物聯網實驗還是華為CEO拒稱“互聯網公司”的執拗和自信,都在表明:在經歷過最初的浮躁迷失傷痛之後,中國互聯網+將進入殘酷的大浪淘沙階段,最後的幸存者都必須有強大的實體支撐。
于是,2015年10月,58歲的TCL董事長李東生決定為自己的企業代言,並大聲疾呼:“挺起中國經濟脊梁”。
此前,他已經率領自己的企業為中國實體探索出一個值得鏡鑒的“雙+”轉型升級路徑:智能加互聯網和産品加服務,今年又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強化了國際化這個重要內容。
背後是這樣一張清單:集團營收和利潤再創歷史新高,2014年集團營收超過1010億元,躋身千億俱樂部,海外收入佔比達到47%。截至今年第三季度,TCL彩電出貨量在全球市場中已躋身第三位,手機出貨量與小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都進入全球市場前五。這是基礎,是實力。
到2014年底,TCL累計申請專利14278件,其中發明專利8443件。歷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在國內企業中排名第三。這是創新,是驅動力。
TCL提出了全新的企業定位:”全球化的智能産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企業集團”,並計劃在未來創造“年收入2000億元,彩電、手機躋身全球市場前三”的目標。這是願景,是方向。
與樂視的聯姻則體現了TCL的+互聯網邏輯:依托TCL集團智能硬件産業鏈的垂直整合優勢,TCL多媒體圍繞視頻、教育、遊戲、生活四大垂直子生態,建設面向用戶的服務業務體係,已與業內領先的互聯網內容及牌照方建立起優質的客廳經濟生態,智能電視平臺運營能力快速提升,正快速轉變為全球化的多媒體娛樂科技公司。
聯姻不僅為擅長資本運作的樂視穩固了實體的基礎,為致力于國際化、智能化的TCL集團騰飛修築了更為寬廣的互聯網+跑道。
在接受著名主持人楊瀾採訪時,李東生講到了一個關于鷹重生的故事。他説一只鷹到它40歲的時候,必須要經歷一個重生的過程,因為那個時候它的羽毛已經太重了,它的喙已經是不鋒利了,它的那個爪,也是要做一個蛻變的過程。所以鷹到這一個階段的過程,它要在岩石上,要有差不多幾個月的時間,把自己的老的羽毛給拔了,把那個喙也給敲掉了,然後長出新的羽毛新的喙,就會再有一個30年的生命。
不過,前提首先你是鷹,而不是豬。
如果你目前仍舊癡迷于互聯網+眼花繚亂的新概念、新模式、新理論,請注意:中國決策層推出的互聯網+最終目標是振興實體經濟。
聲名顯赫的互聯網巨人馬雲本身有兩個著名的外號:一個叫敗家娘們兒協會主席——這是褒獎,阿裏通過降低消費者購物成本,保障其選擇權,使上帝開始名至實歸;另一個叫中國假冒偽劣協會秘書長,雖説非馬雲之過,但也深刻折射了中國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嚴重背離。
快速奔跑的中國互聯網+,別忘了最初為什麼出發。
因此,李東生、張瑞敏、任正非們的探索更值得全情期待。鷹的重生會成為中國實體的常態,互聯網+將為它們插上新的翅膀,最終在全球市場的領空有尊嚴地飛翔。
有 54 位網友推薦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