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蘇州河 一個新世界——寫在上海解放74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5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一條蘇州河 一個新世界——時光之河見證百年滄桑》的報道。
74年前的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黨的誕生地,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
大歷史,是由一個個小細節構成的。74年前,蘇州河是激烈的戰場,為了將上海這座城市完整還給人民,解放軍“瓷器店裏打鼠”,只用輕武器進攻,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了突破蘇州河,20歲的連指導員遲浩田和兩名戰友沿下水道潛入蘇州河,悄然泅渡,奇兵突襲,抓獲國民黨上校副師長,迫其師部及三個營放下武器,創造了三個人不放一槍、制伏千余敵人的傳奇。遲浩田後來回憶,當時蘇州河水齊脖深,又臭又黑,三人上岸後,除了牙齒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
74年過去了,天翻地覆,昔日惡臭熏天的蘇州河,已蝶變為新時代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幸福、産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民城市”理念集中展示地,中國共産黨人的豪邁宣言“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已經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場景,正伴着蘇州河上的粼粼波光,徐徐鋪展。
告別“黑”歷史 煥新“綠絲帶”
一群白頭鵯在香樟樹上啾啾叫着,不時啄一顆漿果解饞;盤旋的白鷺穿林而過,俯衝入水,銜起一條魚騰空遠去……如果不是周圍林立的高層住宅,或許會以為這是一處遠離城市的世外桃源。
夢清園環保主題公園位於蘇州河南岸的一座半島上,享有水清岸綠的標誌性景觀。園內用於開展水環境科普教育的夢清館,是由1933年建成的上海啤酒廠灌裝車間改造而來,老廠房變身科普館,向市民游客講述着蘇州河的前世今生。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從空中俯瞰,其宛如一匹綠色的錦緞,九曲十八彎地穿過城市心臟地帶,匯入黃浦江,東流入大海。
百年前,上海乃至中國的近現代民族工業從河畔起步,創下無數個“第一”。1949年上海解放時,蘇州河沿岸已集中了一批著名企業和包括麵粉廠、榨油廠、紡織廠、印染廠、化工廠、印刷廠等在內的近兩千家工廠。但與此同時,大量工業廢水直排蘇州河干流,使河流污染逐年加劇。到了20世紀70年代,市區河段魚蝦絕跡,河水終年黑臭,水面垃圾漂浮,有居民回憶:“只要一刮東南風,家裏全是臭味,窗戶是萬萬不能開的,每到夏天,屋內悶熱難耐。”
不堪重負的蘇州河,此時猶如繫於城市腰間刺眼的“黑絲帶”,到了非徹底整治不可的時候。
痛定思痛,上海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蘇州河進行治理,從支流整治到全流域截污,從穩定水質到提升水質,從恢復水生態系統到改善兩岸綠化環境……上海一幹就是三十年。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三十年來,上海堅持“以治水為中心,全面規劃,遠近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一張藍圖幹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幹”,蘇州河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
水質改善。2000年,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的“黃黑線”基本消失。後經過二期、三期治理,蘇州河干支流水質明顯改善,幹流和主要支流中心城區段基本消除黑臭,河道整潔、水面乾淨的蘇州河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生態恢復。經過整治,蘇州河結束了魚蝦絕跡的歷史。2011年至2012年開展的蘇州河魚類調查共採集到魚類21種,較2004年調查的5種明顯上升,且魚類物種組成相對豐富,鯽魚等耐污種類已能全河段分佈。
三十年、三期整治,職能部門與專家學者群策群力,終讓蘇州河干流徹底告別“黑”歷史。但上海並不止步於此,對照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要求,上海於2017年12月發布《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第四期整治拉開帷幕。和前三期工程相比,“蘇四期”整治範圍大幅增加,西自江蘇省界,東至黃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淀浦河,共855平方公里,涉及上海12個區、2012條段中小河道,總投資超過250億元,主要實施污染治理、防汛安全、兩岸整治等領域的14項工程。
從“黑如墨”到“美如畫”,當年的殘酷戰場已變成魚翔淺底、綠廊延展、市民自在休憩的宜居家園。通過蘇州河治理,上海也探索出一條特大型城市治理黑臭水體的道路。
100多年前,我國第一場有正式記載的賽艇比賽在上海舉行;100多年後,2021上海賽艇公開賽首次在蘇州河上拉開大幕。如今的蘇州河,被上海市民形容為“南岸走起來、北岸跑起來、中間劃起來”。不久前,普陀段舉行了首屆“半馬蘇河”半程馬拉松賽——蘇州河上海區域全長42公里,其中普陀段佔了21公里,正好是半程馬拉松距離。
傳承紅色記憶 澎湃産業活力
上海解放之初,中國共産黨面臨一個巨大的爛攤子:天上國民黨飛機狂轟濫炸,城裏匪特猖獗,流民遍地,盜搶高發,物價飛漲,加上國民黨敗逃前大規模掠奪和劫運,當時上海煤存量只夠用一個星期,棉花和糧食連一個月都支撐不了,全市私營工廠,開工戶數只佔1/4……面對“共産黨軍事一百分,經濟上零分”的叫囂,上海解放後,中國共産黨打贏了一場“經濟戰線的淮海戰役”。
中國共産黨,不僅可以建設一個新世界,而且可以建設得很好。蘇州河沿岸的産業迭變,就是一個縮影。
這裡是中國近現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機器麵粉廠、第一家棉紡織廠、第一家硫酸廠、第一家機器生産調味品廠等均誕生於此;20世紀30年代,上海72家大型紡織廠中,有38家集聚在蘇州河兩岸。然而,民族工業的繁盛沒有改變廣大工人艱辛困頓的生活境遇,許多人掙紮在赤貧線上,蘇州河畔由此也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見證了黨領導下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涌。
上海解放後,在中共中央統一領導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在經濟建設及對工商業的處理上遵循“發展生産、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16字方針,使上海民營經濟在歷經戰火後走向復蘇和新生。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蘇州河畔的工業企業繼續穩步發展,大批企業從實際需要出發,革新工藝、模具,製造高效率的專用設備和生産流水線,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逐步提高,創造出眾多馳名全國的名牌産品,如“白象牌”電池、“永字牌”熱水袋、“華生牌”電扇、“佛手牌”味精等。民生産業的蓬勃和繁榮,夯實了新中國工業發展的基石。
奔騰不息的蘇州河,工業文明綿延接續,産業活力始終澎湃。隨着城市功能布局的調整和蘇州河水環境治理的推進,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全面轉型,走出了一條新興産業爭相集聚、特色園區凸顯魅力、創新企業茁壯成長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新路,蘇河水岸從“工業銹帶”變為生機勃勃的“發展秀帶”。
蘇州河畔的長風生態商務區內,合眾新能源汽車(哪吒汽車)新租用的3萬多平方米辦公樓正在進行最後的裝修。置身於此,能看到蘇州河蜿蜒流淌,遊船不時經過,兩岸芳草萋萋。“除了區位優勢、周邊配套,宜人的辦公環境也是吸引我們來此‘安家’的重要因素。”合眾新能源汽車相關負責人説。
長風生態商務區正是由老工業區轉型而來,昔日喧鬧嘈雜的連片廠房如今已是沿河2.7公里、寬80米到130米的“綠色長廊”,超過2000畝的公共綠地面積,為上海中心城區罕見。目前,園區已集聚金融、商貿、會展、文化、科技服務等上千家現代服務業企業,擁有各類金融行業、科技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數千人。據統計,近十年來,長風生態商務區累計實現稅收約435億元。其中,房地産稅收佔比從65%下降到30%,産業稅收佔比則從不足35%增長到70%。
與産業變遷同步,那些承載了歷史記憶的老廠房經過改造,以文化地標和創意産業載體的形式存在於園區內。其中,火柴廠、味精廠等工廠舊址得以系統保護,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游艇遊船館等文化設施陸續建成。“濱水工業遺産是特殊的城市空間,把一幢幢充滿年代感的老建築‘更新換代’,重拾珍貴歷史,能夠讓蘇州河畔的百年工業文明被凝固、留存,在新時代激發更多共鳴。”上海市普陀區區委書記姜冬冬説。
蘇河美如畫 生活新樣本
濱水而居,享受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美好生活,永遠讓人心嚮往之。
蘇州河彎彎繞繞,形成無數個“灣”“嘴”“角”。城市記憶中,朱家灣、潭子灣、潘家灣以及藥水弄合稱為“三灣一弄”,最為著名。但“著名”並非因為風光旖旎,而在於它們曾是上海遠近皆知的棚戶區、貧民窟。其中,藥水弄更是有着“寧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窯”的惡名。
上海是黨的初心之地,始終恪守“人民至上”的宗旨。在經濟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一大批老舊居住區在20世紀末完成改造。1985年,藥水弄棚戶區改造工程開工,竣工後更名“長壽新村”;1998年,潭子灣、潘家灣、王家宅舊區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是當時上海市中心最大的舊區改造工程,此後,“兩灣一宅”棚戶區華麗轉身為現代化生態居住社區“中遠兩灣城”。
近年來,上海加快調整江河岸線的功能布局,全面實施濱水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先後實現了黃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線、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里岸線貫通,曾經“閒人免進”的濱水地帶,成為人們茶余飯後休閒、運動、觀光的共享開放空間。
上海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北面,蘇州河在這裡拐了一個近180度的彎,將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緊緊環繞。該校區有一片“國寶級”歷史文物建築,這些建築緊鄰蘇州河,卻長期被綠籬“包裹”在校園圍欄內,市民游客走過這裡的狹窄步道,總想一覽圍欄後建築的全貌。
2021年7月,綠籬消失了。華東政法大學拆除了水泵房、倉庫、垃圾房等十余處後期建設的生活建築,師生們克服困難,“讓出”了臨河的校內空間,以開放共享的態度,使其成為市民游客享有的濱河景觀公共空間。
如今,漫步長約900米的蘇州河華政段,思孟園、格致園、倚竹院、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文化廊、法劇場、銀杏院和海棠園十個景觀節點依次展開,猶如鑲嵌在河岸的一顆顆“珍珠”。中西合璧的古樸建築、青翠與精緻交織的花境,吸引人們長久駐足。
拆掉的是圍墻,聚起的是人心。“過去就是匆匆路過,現在會停下來好好看看,感覺每一塊地磚、每一處綠植都包含了匠心。”在附近工作的白領王先生點讚,“在上海,‘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還真不是説説而已。”
靜安區居民沈阿姨有同樣的感受。2022年9月,蘇州河靜安段沿線長壽路橋下貫通點經過數月施工,實現景觀再提升。此後,市民可沿河畔一路暢行。
沈阿姨為此十分開心。“我每天都要到另一側的昌化路菜場買菜,從家到菜場直線距離並不遠,但是長壽路橋下空間位於北橫通道施工範圍內,我們只能通過旁邊的長安路天橋和恒豐路過街,繞來繞去多出來二三十分鐘。”現在,沈阿姨再去買菜,走一分鐘步道就能到路對面,再走十來分鐘就能到菜場了。
靜安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貫通點位於蘇州河東岸長壽路橋正下方,全長約60米,凈寬約5米,順接北側的蘇河光音棧橋和南側的錦繡花園,形成立體複合的蘇州河貫通步道。
這處步道兩側利用雙層玻璃結合燈光建設成幻彩長廊,主體為藍色,特殊燈光營造出靈動的水紋效果,宛似海底通道。人行其中自然放慢腳步,可漫步、可停留、可玩賞,體會到不同於其他步道的幽靜之情。
近年來,靜安區以“上海新地標,靜安蘇河灣”為設計願景,重點打造了上海總商會、四行倉庫、蝴蝶灣驛站等景觀節點,同時對周邊濱河步道、休憩站點、橋下空間和綠化景觀等做了進一步的品質提升,釋放更多高品質、高顏值、全天候的濱水活動空間。
2021年7月,《上海市“一江一河”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計劃將蘇州河沿岸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現代生活示範水岸;2022年1月1日,《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正式頒佈施行,為“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貫通開放將持續推進,把最好的岸線資源留給百姓。未來,上海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鼓勵居民全面參與城市規劃和管理,共享城市發展成果。”上海市“一江一河”辦常務副主任張永剛説。
一切為了人民 締造城市新傳奇
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大會上,陳毅市長講話,意氣風發:“上海今天已成為人民的城市,屹立於世界上!”
從此,“人民”成為這座城市開啟傳奇的密碼。
上海解放之初,在重重困難面前,共産黨人機敏靈活,他們充分發動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來改造舊上海。“市民拿出積蓄多年的黃金白銀兌換成人民幣,支援國家建設”“廣大市民踴躍購買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碼頭工人以主人翁態度和極端負責的精神對待工作”……上海在短時間內從消費型城市轉變為生産型城市,種種細節體現了共産黨強大的組織能力和贏得民心民意的能力。
人民是創造者,更是主人翁。作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在蘇州河治理、貫通及水岸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城市主人”的參與感、成就感。
2020年初,中遠兩灣城的蘇州河貫通工作初步啟動,但住在這裡的居民卻並不支持,不少人認為,購房時蘇州河屬於小區的私有岸線,甚至寫進了産證裏,一旦貫通對外開放,自己的利益可能蒙受損失。另外,中遠兩灣城建成20年來,小區沿蘇州河邊的景觀年久失修,許多居民都感到扼腕,他們擔心貫通工程不僅不能改善老問題,反而帶來新問題,比如外人更容易進入小區,産生安全隱患等。
“這些問題雖然繁雜,但提出來就是好事,這説明居民對蘇州河貫通有不小的期待,只是有諸多顧慮,對貫通後的效果還缺乏信心。”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惲梅説。
不妨讓居民充分參與到決策中來。惲梅用腳丈量民意,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了居民的各種訴求和建議,同時反復上門宣傳方案,邀請居民參加座談會,就他們最為關心的公共空間權屬、貫通後物業管理範圍、小區安防措施提升等問題,請街道領導、專家、設計師等給予詳細的溝通和解答。
在推進貫通工作過程中,中遠兩灣城4個居民區黨總支共舉行磋商會13場、聯合接待21天,組織了在線7000人的直播訪談,蒐集了2000多條意見建議,細緻到步道的設計樣式、隔離樣式的挑選和隔離欄杆顏色的調整……改造方案的每一處細節,都充分吸收居民意見建議;每個環節,都充分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當同意票數達到通過比例,貫通工程得以順利動工,惲梅懸着的心也終於落地,“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只要站穩百姓立場,想的是讓百姓受益,就能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家門口的風景’。”
民主,起始於人民意願充分表達,落實於人民意願有效實現。
“我們最初對於岸線開放的擔心,統統變成了放心、安心和暖心。”去年9月,在上海市人大舉行的地方立法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與實踐成果展示活動上,來自華東政法大學的朱敏分享了《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的立法故事。
蘇州河華政段濱河岸線貫通後,市民游客可以穿行在百年建築間,親水近水、飽覽美景。在這段岸線開放的背後,有參與者的不懈推動、立法者的審慎考量,也有多方協調下的共治共享。
朱敏介紹,蘇州河華政段開放之初,就遭遇了空間上的局限性,由於步道最窄處僅容1至2人通過,計劃開放的空間又與學校教學場所毗鄰,這些“先天不足”為濱河步道開放增添不小難度。為確保“不佔水面、共享岸線”,人大、政府等相關部門多方協調,座談會上大家碰出了好方案——採用綠植挪位、綠籬後退等手段,退讓環河的濱水空間。
空間問題解決了,師生們的擔憂隨之而來——開放會不會影響教學秩序?“師生提出了10余條意見建議,比如建議在濱水公共空間應當全時段對社會公眾開放的基礎上,補充‘沿岸企事業單位和住宅小區生産生活、教學科研等確需在特定時間段封閉相應區段的除外’等限制條件,確保學生考試等特殊情況不受干擾。這條意見最終被採納,寫進了《條例》中。”朱敏説。
“如何讓‘人民理念’成為蘇州河最亮麗的發展名片”“如何強化黨建引領下沿河社區的基層治理”“如何優化沿河環境,讓人才愛上蘇州河”……近日,上海市普陀區委在上海市委組織部、市“一江一河”辦指導下,成立了黨建引領半馬蘇河“問水”委員會,並向來自城市規劃、宏觀經濟、城市治理、建築設計、風景園林、旅游發展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頒發聘書,以廣泛吸納各方對於蘇州河保護、建設、運營的意見建議。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領下,蘇河兩岸正在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樣板間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實踐地。
河水徐徐流淌,蘇州河亦如一條時光之河,見證了百年滄桑,正在向未來敞開更寬廣、更溫暖的懷抱,迎接屬於這座城市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