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信息

上海民營經濟面臨重大機遇擁有廣闊舞&——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側記

2023年05月26日 10:07:52 來源: 文匯報

VCG41538075078.jpg

  披上紅色肩袖、戴上金色獎章,特意打着紅領帶的上海大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嚮導雙手接過第六屆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獎狀。對他而言,這是激勵更是接過埋頭苦幹的接力棒。

  2022年,上海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21萬億元,佔全市生産總值(GDP)的比重為27.1%;民營經濟完成稅收收入4666.4億元,佔全市稅收收入比重為32.7%;新認定的995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八成以上是民企;7572家“專精特新”企業中,民企更是超過九成。

  一系列振奮的數據體現上海民營經濟與城市共同發展、共同成長,與此同時也是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24日舉行的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與會者紛紛暢想未來:要踐行企業家精神、履行社會責任,奮力譜寫上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切實解決企業關心的問題,推動營商環境更公平普惠

  金色獎章挂在胸前,上海致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潤斌感慨尤深:曾有數據顯示,全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5年,致盛實業竟“紅”了30餘年,離不開做實業的秘訣與上海優質的營商環境。

  張潤斌從武漢市漢正街起家,數十年前恰逢上海市普陀區的招商團隊,他立刻將目光鎖定這塊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廣闊的市場、蓬勃的經濟活力以及海納百川的文化,為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們打造了一片沃土。”回憶起當時的景象,他毅然決定乘勢移步“上海灘”,並瞄準了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産業園這塊全新的市場。開拓市場投入花費巨大,普陀園區的低成本與相關配套助其度過“銜接期”;高層次人才也紛至沓來……上海公平、普惠的營商環境讓企業迎來“第二春”。

  “上海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張潤斌等民營企業家都為上海的一系列舉措感動。去年,上海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累計2495.1億元,民營企業佔比超過50%,成為最大受益主體;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個月國有房屋租金,惠及9.3萬戶經營主體,減免租金132.4億元。累計緩繳社保費約212.8億元,惠及企業約5.5萬戶。

  錨定“專精特新”和“高精尖”,傳統民企實現轉型

  哲弗智能系統(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飛拿到獎狀那刻感慨萬千:從零開始以“專精特新”和“高精尖”為方向創新研發的道路真的走得通。

  十年前,當行業目光集中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時,無人問津的鋰電池熱安全被他“一眼相中”——他想給電池做個“滅火器”。

  創新,意味着“跳出框架”。李飛團隊多次實驗仍找不到出路,最後受到油畫保護抑製劑 啟發,他創造性地研發出了鋰電池液體滅火抑制裝置,開闢新賽道,也搶佔了市場先機。

  堅持實體經濟為重,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這意味着企業家要有“孤注一擲”改變的勇氣。上海聚隆園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單耀曉原本從事園林設計,直至2016年,他意識到不僅要人工“建園”,更要擁抱最新技術重塑“生態體系”。於是,他搗騰起了無人機、無人船,摸清楚門道後,在企業建立聚隆生態研究中心,從水、氣、土3個方面進行生態檢測與分析。

  新的創新已經小試牛刀,他曾通過無人機與後&分析找到河道水源污染的暗管並迅速提出解決方案。曾經頂着風吹日曬做綠化的員工,變為操控機器做生態“病理”的分析員,企業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實現了發展速度與效率的飛躍。

  在世界經濟的大海中搏擊風浪、做大做強

  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逸第一時間將獎狀照片發到家庭群中,他也完成了同為企業家父親的期望:做有國家情懷、有創新意識、誠信守法、有社會責任和國際化視野的企業家。

  越來越多上海民營企業家懷揣着企業家精神,走遍大江南北,走出國門,在世界舞&上綻放光彩。南逸就是其中之一,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上,他與烏茲別克斯坦能源部簽署了風電合作投資協議,將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州投資建設中亞地區首座山地風電站。

  在世界舞&上“追風逐日”,靠的是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以及面對各種環境強大的適應性。規範不同,溝通協商求“最優解”;氣候不適,克服環境適應生存……“民營企業家得敢闖,敢為國家發展當探路人,要努力在世界經濟的大海中搏擊風浪、做大做強。”

  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這是上海眾多民營企業家的心裏話:在國際舞&披荊斬棘,在國內市場為人民謀幸福。數據顯示,去年,經備案的民營企業招工數為140.13萬人次,佔全市40%,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王嚮導也將繼續深耕人力資源服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面試跑出“加速度”,同時還在構建中國自己的職場社交網絡,根據求職者的簡歷智能匹配工作。“讓更多求職者和機會可以互相連接,把對的人放到對的崗位上,讓民營企業在解決社會難點上發揮更多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