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叫劉瑩 我為自己的生活打氣

2023年05月21日 08:28:32 來源: 新華網

  42歲的聽障人士劉瑩總是隨身攜帶電動打氣筒和一袋袋氣球。只需1分多鐘,她就能用氣球“變”出活靈活現的小熊、小鴨,給孩子們帶去驚喜和快樂。

  劉瑩在上海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制作氣球(5月18日攝)。

  劉瑩在出生不久的一次肺炎治療時,因用藥不當導致聽覺神經受損,雙耳失聰。父母多方尋醫無果只能接受現實,但身為語文老師的媽媽多年來堅持跟劉瑩通過書寫卡片的方式交流,借此訓練劉瑩寫字和識字能力,這為劉瑩日後通過書寫方式無障礙交流打下基礎。

  在上海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劉瑩完成了一場活動的氣球拱門搭建工作後,在一個花形氣球上寫下了自己想説的話(5月18日攝)。

  劉瑩在上海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用手語與助手溝通(5月18日攝)。

  在上海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劉瑩在夥伴的協助下為氣球拱門安裝花樣裝飾(5月18日攝)。

  在上海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劉瑩為一場活動搭建的氣球拱門調整位置(5月18日攝)。

  2011年,從事網絡客服工作的劉瑩喜歡上了魔術氣球制作。她買來材料,邊看教學邊模倣,還參加了培訓班,從此和氣球結緣。在弟弟的婚禮上,劉瑩用氣球制成華麗的拱門、背景墻和花樣裝飾,讓到場賓客讚不絕口,這大大增強了劉瑩的信心,她注冊了自己的公司,開啟了裝飾氣球的創業之路。如今劉瑩帶領4位聽障夥伴忙碌在各個活動現場。她想成為“快樂締造者”,用自己的氣球為人們帶去歡樂,也為自己的生活打氣!

  劉瑩在創業導師柯水昌(右)的辦公室內用手機打字的方式跟他交流討論(4月14日攝)。

  在上海黃浦區小東門街道舉行的公益集市上,劉瑩為小朋友演示她制作的氣球“弓箭”(4月15日攝)。

  5月20日,劉瑩在剛啟用的上海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陽光201”殘疾人就業服務綜合平臺新大樓的工作室中制作魔術氣球。

  劉瑩(後)在上海虹口區曲陽社區陽光心園在助手(左二)幫助下為學員們上手工課(4月11日攝)。

  記者:方喆、辛夢晨、劉穎、鄭鈞天

  圖片編輯:張岩、林革、韓芳、趙婷婷

  編輯:尹棟遜、程婷婷、郝建偉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7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