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九里亭:架好“連心橋” 共建民族團結幸福家園
新華網上海4月18日電(記者龔雯)在上海松江區九里亭街道,這裡常住着36個少數民族近5000名居民,佔街道人口總數的4.3%,少數民族人數居松江區各街鎮第二。近期,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族文化節拉開序幕,熟悉的家鄉歌舞讓少數民族居民倍感親切,大家穿戴着各自民族特色的服飾參加,其樂融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創美好生活。

圖片説明:九里亭街道民族文化節的歌舞表演。(受訪者供圖)
年近70歲的朝鮮族黨員樸京子一直等到文化節結束後才離開。“一方面很高興有這樣一個’節日’,大家多聚了一會,另一方面也想聽聽大家有什麼建議,可以讓我們把社區治理和志願服務做得更好。”樸京子説。
樸京子在九里亭街道貝尚灣生活了十幾年,她是松江區民族團結促進會九里亭分會副會長,也是一名社區志願者,在社區裏她發起了2個團隊。一是貝尚灣居民小組長團隊,定期上門、及時更新小組居民的基本信息,與居委會做好對接;對生活有困難的居民,她們會特別予以關注,與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上門關心和慰問,充分發揮居民小組長的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作用。
社區年輕人都親切地稱樸京子為樸阿姨,遇到在微信群裏不方便説的,會通過私信樸阿姨再嘮叨幾句;早上趕着出門不記得家裏煤氣是不是關了,會把電子鎖密碼告訴樸阿姨讓她進門幫忙看看……在年輕人眼裏,樸阿姨就像一個大家長一樣,值得信賴。
二是翻譯志願者團隊。“我們家除了會講朝鮮語,我女兒還會日語,所以這個團隊是先從我們自己家人開始,利用語言優勢,為小區裏的韓國籍、日本籍居民提供一些幫助,同時向外籍住戶倡導文明養寵、清潔樓道等”,樸京子説,後來社區裏有語言特長的其他黨員陸續加入,不斷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一起為守護好家園貢獻綿薄之力。
來自九里亭街道綠庭尚城居民區的回族黨員李敏,雖然年過七旬,但十分積極參與這個具有4100多戶、超1.1萬名居民“大家庭”的社區自治共治,包括小區停車等,遇到居民提出的一些問題,她會主動與居委會溝通,一起建言獻策,將辦法落到實處。比如,有一次居民跟她反映小區樓道通往主幹道上缺少夜燈,晚上走路不安全等,她和居委會溝通協調後,很快裝上了地燈,方便居民出行。
此外,她還經常發動和帶領身邊的黨員群眾一起加入到維護社區衞生環境的隊伍中,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撿拾煙頭、廢紙,清理小區花草。“作為一名黨員,退休了也不能忘記自己的使命,要繼續發揮自己所能,讓社區變得更美好,讓各民族變得更團結。”李敏説。

圖片説明:在九里亭街道民族文化節上,頒發優秀志願者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據九里亭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王平介紹,九里亭街道現有少數民族常住人口近5000人,涉及36個民族,以朝鮮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滿族為主。此次舉辦的文化節不僅包括開幕式上的民族歌舞,後續還將開展風俗文化展覽,持續為九里亭街道各民族同胞提供交流展示的舞&,促進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打造“九里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效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