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魔都·民生訪談|不掉線、頻上“新”,聽經信委主任“數”説上海

新華網上海4月12日電(記者 龔雯)小區地庫沒信號怎麼辦?如何搶佔新賽道、布局未來産業?新技術何以惠及老年人?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做客“2023民生訪談”時,就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並為上海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勾勒了一幅令人嚮往的美好畫卷。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做客“2023民生訪談”。
一小區一方案,千個地庫信號加速覆蓋
通信網絡是實現數字化賦能的基礎底座,底座不牢固,上層的應用就無法實現。近日,浦東一小區的地下車庫用一週時間進行了移動通信網絡覆蓋。該小區有南北兩個車庫,每個庫大概9000平方米,電信運營商通過新增兩套信源設備、布放1000余米的線纜等,解決了信號問題。
經過運營商調整優化後,居民在車庫裏面可以實現戶外一樣的上網、通話以及其他掃碼的移動業務數據需求,不用擔心萬一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打電話沒有手機信號造成安全隱患,或是隨着智能網聯汽車普及,沒有信號導致智能充電樁和車載多媒體無法正常使用等。
吳金城&&,“住宅小區地下車庫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工程”被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確保完成800個、力爭完成1000個住宅小區地下車庫的移動通信網絡覆蓋,解決市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讓更多家庭享受到“雙千兆寬帶城市”的便捷。
“地下車庫的信號問題比較複雜,除了電信運營商不一樣,從制式來説還有3G、4G、5G等,以及建築形態各自不一,有的在大基站覆蓋範圍內,有的不在範圍內,而網絡覆蓋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協調街道、居委會、業委會以及運營商等。”吳金城説,從目前來看,項目推進順利,正在加快掃清上海移動通信網絡的盲點。項目需要完工驗收,確保地下車庫區域內90%以上位置手機可以正常通話、充電樁及進出閘機等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場點可以正常使用。
汽車城、機器人城有看頭,多項硬核科技居全國第一
上海是汽車之城,也是汽車行業新技術“比武”的地方。自2018年3月1日全國首批3張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在上海發放,五年多來,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的企業數、牌照的發放數、測試的里程數、場景的豐富度等均位居全國第一。

2022年7月18日,兩輛上汽友道智途旗下的5G+L4智能重卡(右)列隊行駛在東海大橋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針對業內關心的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測試,吳金城&&,高速公路應用場景更加複雜,對技術的要求更高,涉及5G技術、城市雙千兆網、城市的智慧網等。上海將在G2和G1503高速以及部分高架路上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這將有利於技術進一步的迭代,未來,高速度、低時延、高寬帶的自動駕駛技術將給市民更加可靠、安全的體驗。
對於市民關心的電動車牌照政策是否有所變化,吳金城&&,牌照政策屬於公共政策,一般會經過非常審慎的決策,今年年底前不變,電動車牌照還是可以免費申辦,明年政策將會重新研究。

2022年12月2日,ABB全球最大機器人超級工廠在滬投産。(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提及上海硬核科技裏的諸多第一,除了智能網聯汽車,另一張金字招牌就是機器人,産量居國內城市首位,佔全國比重達20%。不僅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ABB、發那科、安川、庫卡)持續在上海投産布局,而且本土機器人領軍企業(新時達、節卡、新松等)不斷成長壯大。
作為全國首個將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的城市,目前上海機器人密度達到260&/萬人,是世界機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2倍多。今年,上海又提出新目標: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密度將提升100&/萬人,加快賦能千行百業。
針對一些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人,影響就業崗位?吳金城&&,原本很多人以為汽車出來後馬車夫就下崗了,但事實上,還會有更多的就業崗位被創造出來,比如在一些智能工廠裏,需要工程技術人員來運維、迭代和升級機器人。
舊亭換新顏 魔都有科技更有溫度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市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553萬,常住人口老齡化比例達25%。根據預測,2030年至2035年間,上海老年人口將進一步增長至峰值,同時,80歲以上高齡人口持續增多。
“無論是哪個領域,都不能把老年人忘了,尤其是科技的終極目標是服務人,而不是讓生活變得更麻煩。”吳金城説,曾經是上海一道風景線的公話亭,在移動手機的普及下顯得有些“寂寞”,為了改變這一狀態,上海對其升級改造取名叫“hello老友亭”,為老年人提供更加普惠、安全、高質量、便捷的數字化服務。
比如老年人按個鍵就能叫車,以後預約掛號、政策諮詢,甚至部分“一網通辦”的功能也可以在小亭子裏頭實現,以及為沒帶手機的市民提供三分鐘免費通話。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遇到老年人迷路了,通過刷臉,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可以讓他的家人快速地找到他。
“從數字化體驗來説,前&越簡單後&越複雜,這個‘hello老友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吳金城説,目前已有82個,預估今年上半年能完成300個,目標是到2025年建設1000個“hello老友亭”,隨着規模增加,整體服務體驗也會不斷提升,24小時提供多項數字化便民服務。
吳金城&&,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及時關注一些數據鴻溝,對於不適應數字化或者不大願意擁抱數字化的人群,要保留線下窗口和服務,讓他們能夠公平、普惠、便捷地生活,魔都既是具有科技范兒的,也是極具人情味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