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碼魔都丨這些熱點話題,市長一一回應

2023年01月16日 09:16:4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月16日電(記者 王辰陽、郭敬丹)上海市人民政府記者招待會15日下午舉行。會上,上海市市長龔正回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諸多話題。請看新華社記者來自現場的詳細報道:

15日舉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記者招待會。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目標】今年GDP增速5.5%以上

  龔正&&,剛剛過去的2022年很不容易,上海人民都很拼。大家積極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疊加衝擊,上海經濟走出了V型反彈,上海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呈現出“四個持續”的鮮明特點。首先,城市的核心功能持續鞏固。比如去年上海的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額實現了近300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約20%。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了4730萬標準箱,已經連續13年排名世界第一。第二,改革開放的紅利持續釋放。比如上海實際利用外資再創新高,預計全年增長5%左右。尤其可喜的是,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和外商投資研發中心有一定數量的增長。第三,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比如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總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提高到了42%左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三大先導産業的總規模有望突破1.4萬億元。第四,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比如就業,去年上海新增就業崗位56.3萬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9萬元左右。這些都為上海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上海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5.5%以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考慮了現實的可能,上海承擔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溢出帶動效益正在加快釋放。去年上海&&了一大批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再加上去年相對基數較低等客觀原因,上海有足夠的支撐,也有足夠的信心實現這一目標。二是考慮到發展的需要,上海也希望通過量的合理增長,為更充分的就業、更穩定的物價創造更好的條件,進一步提振市場的信心,穩定社會預期。三是考慮了遠近平衡,以更好實現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

  新的一年,上海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特別要在三個方面下更大的力氣,求更大的突破。一是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牽引的帶動作用,積極謀劃推出一批首創性、引領性、集成性的政策舉措,把國家戰略的綜合優勢,更好地轉化為上海改革發展的勝勢。二是加快釋放穩增長政策的綜合效應,上海正在抓緊制定新一輪助企紓困、擴大需求、提振發展信心等政策舉措和行動方案,加大政策供給,提高政策的合力。三是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6.0版,持續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強的改革舉措,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

  【發展】暢談浦東引領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示範區

  對於一些重點區域的未來發展,龔正做了詳盡闡釋。

  龔正指出,上海全力以赴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一年多來,上海緊扣“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重點任務,全力落實中央支持意見,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浦東經濟增長快於上海2個百分點左右,佔比提高到36%以上。上海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充分彰顯。

  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下一步浦東引領區建設重中之重的任務。上海也正在配合國家相關部門,主要是國家發改委,推動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加快&&。該試點將在市場准入、投資建設、要素流動和産業創新等領域,賦予上海、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

  上海將對國家授權的事項形成“一項一方案”,打好組合拳,實現新突破。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推進:一是深入推進首創性改革,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配合製定實施浦東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率先建立行業綜合許可、綜合監管制度,更大程度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二是深入推進引領性開放,堅持開展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爭取在服務業開放、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三是深入推進集成化創新,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率先實施更加便利高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健全高水平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制度,加快建設自主創新新高地。

  龔正&&,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掛牌三年來,臨港新片區累計已經&&各類政策283項,形成了全國首創的案例36個。簽約的項目已經達到1380個,涉及的總投資774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尤其是去年,臨港新片區的規上工業總産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稅收總收入這三項指標均增長30%左右,其全市經濟增長極和發動機的作用充分發揮。

  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聚焦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這兩個重點,持續深化“五自由一便利”,努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幹出新的顯示度,重點要做到“三個着力”。一是着力擴大制度型開放。二是着力構建世界級的産業集群。三是着力增強全球服務功能。

  龔正還&&,長三角生態綠化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揭牌成立三年多來,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持“制度+項目”雙輪驅動,走出了一條跨行政區共建共享新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制度創新試驗田結碩果。上海已經累計推出112項制度創新成果,比如構建跨區域統一規劃體系等等,其中有30多項已經在全國複製推廣。其次是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活力。尤其在互聯互通、産業創新等方面,推進了108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已經超過了5600億元。三是生態生活的環境提品質。比如元蕩生態岸線全面貫通,公共服務更加普惠便利,一體化發展的成果惠及了示範區的所有居民。他説,今年是示範區建設加速加力之年,上海將與各級各方緊密配合,共同下好國家戰略的先手棋。

  【産業】搶佔新賽道,掌握主動權

  龔正指出,産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也是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硬支撐。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經初步構建起了“3+6”的新型産業體系,一批標誌性産業鏈基本形成。比如,國産大飛機C919就是在上海總裝的。

  下一步,上海將持續優化産業結構、業態結構、動力結構,加快建設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做到三個“大力推動”:

  首先,大力推動傳統産業的升級。關鍵是強化技術主導,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數字技術深度賦能傳統産業,鼓勵鋼鐵、化工、電力等傳統高耗能企業實現綠色化技術改造。

  其次,大力推動新興産業的培育。重點是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三大先導産業和高端裝備製造等六大重點産業,打通産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和技術堵點,引領業態模式創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新興産業集群。

  三是大力推動新賽道産業和未來産業布局。上海已經着眼搶佔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産業,&&實施了一批行動方案。上海還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這五大方向,前瞻布局了16個領域的未來産業。上海將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續發展,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努力掌握未來上海産業發展的主動權。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推動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上海“2+3+6+4+5”完整的産業體系,掌握上海發展的主動權。

  【開放】持續打造外商首選地、外資集聚地

  龔正指出,去年上海實到外資繼續創了新高,達到了235億美元,已經連續3年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上。其中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商投資研發中心25家,累計分別達到了891家和531家。這也充分説明,上海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的熱土之一,仍然是跨國公司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全球布局的首選地之一。

  外商投資中國最主要一個是看好市場,一個是看好環境。上海作為中國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市場的作用很大。同時這些年上海實施了五版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即將實施6.0版改革方案,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穩定外商發展的預期和投資的信心。

  如果説上海吸引外資有“密碼”,除了廣大市場的吸引力以外,這“三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市場化。上海遵循市場規律,持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其次是法治化。上海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了全國首部外商投資地方法規《上海外商投資條例》。實施《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持續加強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

  三是國際化。上海率先實施了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還陸續&&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重大舉措,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經濟貿易的制度體系。

  龔正説,外資企業已經深入融入上海這座城市,上海將落實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等政策,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打造新時代外商投資的首選地、高質量外資的集聚地。

  【聚焦】科創核爆點,人才最寶貴

  龔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略使命任務。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推動核心功能全面升級,急國家所需、盡上海所能,全力服務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去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GDP的比例預計達到4.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件左右,又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問世。

  企業是推進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上海一直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去年,落實相關財稅政策,近5萬家企業受益。接下來上海將堅持全過程創新理念,以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為重點,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重點有三個更加注重強化。第一個重點,更加注重強化協同創新。支持各類科研主體、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打通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集成服務等全鏈條。第二個重點,更加注重強化平台服務。推動大企業聯合孵化基地、科技頭部企業開放創新平台建設,推廣孵化+投資新模式。第三個重點,更加注重強化金融支持。要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促進優質資本、項目、技術和人才向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進一步集聚。

  在談到人才問題時,龔正指出,人才是上海最寶貴的戰略資源。近年來,上海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人才高峰工程等一批引才聚才的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有三個指標很亮眼:在滬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超過了1.1萬人,上海累計核發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已經超過了37萬份,直接落戶引進的留學回國人才累計也超過了27萬人,這三個指標在全國都排第一。

  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是黨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迫切需要。上海要舉全上海之力加快推進,全力構築人才戰略優勢。要着重把握好“三個堅持”“三個更”:

  首先,堅持人才與教育科技“三位一體”推進,推動四支隊伍更加壯大。上海科教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眾多高能級的創新平台。上海要強化各類創新平台的人才集聚效應,打通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通道,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人才的國家隊、地方隊、民間隊和國際隊。這四支隊伍四輪驅動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建設。

  二是堅持破立並舉,推動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尤其要聚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四唯”問題,進一步為創新主體放權松綁,更大力度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是堅持精細化和多元化相結合,推動人才服務保障更加有力。精準對接人才需求,細緻做好&&境、停居留、子女教育、醫療等保障,深入實施人才的安居工程,努力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

  【民生】三步走完成“兩舊一村”改造

  龔正&&,這幾年上海提速推進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的改造,提前完成了原計劃要到“十四五”末期才完成的目標,歷史性地為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改造完成以後,上海客觀上還存在着不少零星二級舊裏以下房屋、不成套的舊住宅,城中村改造的任務也很重。這些區域居住條件比較差,配套設施比較落後,有的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居住在其中的市民改造意願十分強烈。

  他説,上海要再提速再加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這件事情難度確實很大,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上海決定用10年的時間,完成這一改造任務。具體來説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區近40萬平方米的零星二級舊裏以下的房屋改造,基本完成有一定安全隱患的“小梁薄板”的房屋改造。第二步到2027年,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改造,完成中心城區周邊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第三步到2032年,全面完成不成套職工住宅改造,全面完成城中村的改造項目。

  在談到助企紓困時,龔正&&,去年3月份以來,上海先後&&實施了三輪穩增長助企紓困相關政策,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全年累計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企業已經從政策直接受益。針對短期企業面臨的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融資難求等經營困難,上海正在進一步研究制定新一輪的政策舉措。

  龔正還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今年,上海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確保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裏明確目標完成。

  【健康】將ICU床位提升到7500張以上

  龔正&&,當前疫情防控面臨着新形勢新任務,進入到新階段。這段時間,上海持續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健康、防重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最近,全市經歷了一波感染高峰。為此,上海強化防重症的關口前移,健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配藥、養療、輸液、住院等診療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救治服務能力。上海強化了市區兩級醫院重症救治資源的擴容,統籌醫院的各類科室資源,迅速將ICU的床位提升到7500張以上,配備重症的醫護人員近萬人。

  二是全力保障市民的用藥需求。前段時間,部分熱銷藥品供不應求。上海多措並舉支持企業開足馬力生産,拓寬採購渠道,堅持患者優先、精準投放,優先保障醫院、養老院等重點機構用藥需求,努力緩解群眾配藥、買藥難。接下來,上海還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藥品供應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資源儲備,提高防疫物資,尤其是藥品醫療資源的各項保障能力。

  三是全力強化重點人群的防護。“一老一小”就是保健康、防重症的重中之重。上海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所以上海堅持預防、救治兩手抓。通過加強對老年人、孕産婦、嬰幼兒等脆弱人群的健康監測,嚴格養老院、護理院閉環管理,加強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等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建立重點人群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暢通綠色通道,盡最大努力提升救治效果。

  龔正説,這段時間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正奮戰在防疫救治最前線,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拼盡全力。他代表上海市政府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深深的敬意,向每一位守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奉獻者&&誠摯的謝意!

  【美麗】減污、降碳、擴綠三管齊下

  龔正&&,近年來,上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全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國家的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已經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比如PM2.5的年均濃度從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降至25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五類水體,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全市公園數量從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目前的670座。再比如過去五年,單位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了20%左右。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2021年7月份在滬上線運行。截至去年底,碳排放交易配額累計交易量2.3億噸,累計交易額104.8億元。

  讓上海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是上海孜孜以求的目標,上海將全面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發展。重點有三條:

  一是持續減污。重點是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二是降碳。重點是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示範,綠色清潔能源、外電入滬重大項目,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産品、綠色供應鏈,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推進碳普惠制度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

  三是擴綠。在持續提升“一江一河”的品質和功能基礎上,上海又提出了“一帶”,即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持續着力打造公園城市。今年要新建公園120座,到“十四五”末期上海要形成千座公園城市,任務還是很艱巨的。終極設計,上海設想在上海634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再用10年時間,到2035年實現上海2000座公園建設目標。各個公園大中小融合發展,合理布局。大的可能有一二十平方公里,中的可能一平方公里,更多的是小型的口袋公園、街角公園。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9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