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瞄準創新力,錨定“核爆點”

2023年01月12日 09:33:4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年伊始,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上海,一片熱氣騰騰的拼搶勁頭:臨港新片區,總投資316億元的重大工程集中開工;G60科創走廊,未來制造工廠建成投産;國産大飛機C919累計獲得訂單超千架,首臺國産質子係統、首臺國産高端介入手術設備接連上市……

  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上,科技創新成為代表們討論的“熱詞”。“一個創新的城市應有幾個‘核爆點’,這裏是創新思想的源泉、新賽道的風口點,是全球各類最好創新資源的匯聚區。”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這樣把脈“創新”。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邁進的上海,正以國家戰略科技任務為牽引,“一棒接著一棒幹”,提升原創性、引領性、戰略性,在裉節問題和“卡脖子”領域盡快實現突破。

  將科技創新視作現代化建設“關鍵一招”

  10拍瓦鐳射放大輸出、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國産大飛機C919正式交付、牽頭項目2021年同時捧回國家科技“三大獎”高等級獎項……聚光燈下,“創新”日益成為上海鮮亮的名片之一。一批上海成果實現全球“首創”,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在世界科技創新集群中,上海目前排名第8,科技創新綜合水準邁入全球主要創新型城市前列,已搭建起科創中心的基本框架。”中共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書記徐楓説。

  邁入新征程,對標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科技高水準自立自強等更高要求,上海也感受到了緊迫和責任。參會的企業家們表示:不僅要在“卡脖子”技術上引領突破,也要在前瞻布局和創新轉化上爭先謀劃,避免被對手一個漂移而甩出賽道。

  “科技創新是上海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是提高勞動生産率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當好排頭兵和先行者的關鍵。”創新之于上海,重要性可窺一斑。

  2023年,上海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和成果轉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係,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新興産業培育成勢、未來産業搶先布局,這無疑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浦東新區,既是上海高品質發展的壓艙石和動力源,也是科技創新的主引擎和主戰場。助力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位于浦東的張江科學城,在新一輪擴區提質後面積達到220平方公里,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內的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浦東既需要能夠直接轉化成産品的科技成果,也需要那些非常底層的,又是根本性的基礎研究。”在張江科學城的李政道研究所,一位青年研究員説。

  以“拼搶”勁頭謀創新,新年伊始,不少區域已時不我待。普陀區發布“科創十條”政策包,對科創企業建議當場回應;徐匯簽約大健康、車聯網、信息技術、汽車、元宇宙等新領域17個重大項目;呼應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重點項目西岑科創中心宣告開工……

  著眼全過程創新讓“從0到10”環環相扣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激活第一動力,走好第一步十分關鍵,風險越大意味著成效幾何級倍增;同時沒有生産力轉化、缺乏應用場景和市場價值的創新,也易受困于0到1之間徘徊不前。

  預判下一個“風口”,策源時即需看遠看準。在多次實地調研和思維碰撞中,一個共識愈發清晰: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必須著眼從0到1、從1到10的創新全過程,為城市發展帶來“核聚變”效應。

  不到十年,我國自主高端醫療設備實現從無到有、頂破外資壟斷局面——聯影醫療的成長歷程,得益于産、學、研、醫、政五方攜手,是全過程創新的生動體現。

  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説,源頭端科學家傾全力做研究,用戶端醫院主動向國産設備敞開大門,工程師們可以心無旁騖搞開發,對標國際頂尖形成“獨門絕技”。

  探索“全過程創新”,上海有基礎:超大市場的優勢、超大市場帶來的完整産業和供應鏈體係的優勢、科技突破能夠在市場化過程中加速擴散的優勢;同時也提出“硬邦邦”的目標:不把發展停留于總量或規模的品質尺度上,不停留于總是對別人的學習模倣和跟跑上,不停留于核心技術和關鍵能力對他人的過度依賴上。

  “全過程創新”更易催生巨變,把底層技術和市場前景結合起來,把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結合起來。

  “我們還是復旦學子時,隔壁就是楊浦雙創的孵化器,現在我們樓下是技術交易所,隔壁是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復志資訊董事長封華説。在楊浦,像這樣的“隱形冠軍”還有200多家,打通“畢業到創業”壁壘,政府部門不僅舍得騰出土地,更著眼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創新機制,最大限度調動和激活創新鏈上每一個細胞,提升每一個環節成效,眾人拾柴、共用收益。

  “全過程創新”也意味著“協同耦合”,謀劃項目之外的外溢效應,讓上下樓形成“上下遊”。

  在位于徐匯西岸的人工智慧聚集地,涉及AI産業發展的投資基金、初創企業、成熟巨頭、研發機構齊集一堂。“徐匯的優勢是‘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資源齊聚、適合協同創新,我們推進讓科創資源集聚在一個園區、一棟樓,讓更多科創成果快速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説。

  一言蔽之,上海將著眼“從0到10”,推動科學家敢幹、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援,形成新時代科技創新領域的“勇闖上海灘”現象。

  構建“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競爭已經演變為體係與體係、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創新的種子,只有碰到好的環境才會生根發芽、生機盎然。一個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好比“熱帶雨林”,催生不同領域開花結果。

  抓開局、謀創新、尋“苗頭”,新年伊始上海提出,要打造棋高一著、領先一步的創新生態和産業生態,形成具有創新策源意義、引領賽道風口的“核爆點”。

  相比一般的模倣式、跟隨式創新,“核爆點”這一新提法蘊含著更高期許。上海要以國家戰略科技任務為牽引,在裉節問題和“卡脖子”領域盡快實現突破。

  ——在提升科創策源能力上下好“先手棋”。盛美總部及研發中心、君實生物創新藥産業基地、磁-慣性約束聚變能源係統……最近,張江科學城舉行重點項目簽約開工儀式,共遴選63個項目,總投資達到575億元。2022年,張江科學城的企業總數超2萬家,營業總收入預計繼續突破萬億元。

  引領區當仁不讓應成為“核爆點”,聚焦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這一內核。“我們有一個夢想,在張江科學城培育幾個諾貝爾獎,走出幾個面向全球的領軍企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説,目前張江正在全力打造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已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學設施達到14個,預計2025年全部建成。“我們將以國家重大戰略為引領,加快推動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全面運作,力爭産出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政策保障上做好“加減法”。實施營商環境新一輪優化,為市場主體服務做“加法”,流程環節則能減就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科學合理、尊重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加”上來,把直接幹預“減”下去……

  “科研經費‘包乾制’、重點産業技術攻關項目‘揭榜挂帥’、基礎研究設立‘特區’……一批改革舉措希望能為創新企業‘量體裁衣’,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徐楓説。

  ——在挖掘潛力上開辟新領域。不久前,上海印發打造未來産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産業集群的行動方案,提出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方向,爭取到2030年,産值達到5000億元。

  “今天的‘量’是昨天的‘質’,今天的‘質’也會成為明天的‘量’。20世紀90年代,上海提出發展電子資訊、汽車、生物醫藥等六個重點行業,至今行業産值增長13倍,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打造未來産業,上海提前布局的是産業發展的‘後天’。”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説。

  瞄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這一目標,新征程上踔厲奮發的上海,正在第一動力的賽道上全力奔跑、更加有為。(記者姜微、周琳、何欣榮)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8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