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直擊:上海120急救的冬至夜
12月22日,冬至,晚上8點,位於共和新路上的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十院分站,120急救駕駛員陸堅宗、急救員闞王開和院前急救醫生程海洲組成的三人急救小組,已經穿戴好手套、口罩、防護面屏、隔離衣,開始他們當天的夜班工作。“滴嘟滴嘟……”隨着救護車燈的閃爍,三人爭分奪秒趕往一戶撥打120呼救的新冠病毒陽性居民家中。
“您好,這裡是120,大概還有10分鐘到,病人現在情況怎麼樣?”在前往這戶居民家中的路上,程海洲一邊給家屬打電話仔細詢問,一邊準備着需要的醫療物資。
晚上8點22分,120車輛抵達這戶居民所在的小區樓棟附近。此時,一位七旬老伯推着輪椅從電梯裏出來,把虛弱的老伴徐阿婆交給醫生説:“老伴發燒了三天,最近兩天都沒怎麼吃東西,非常擔心她的情況。”

12月22日晚,120院前急救醫生和急救員對剛抬上救護車的患者進行緊急治療。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在老伯説話的間隙,三人急救小組迅速把徐阿婆推上了120急救車,程海洲立即給她開展吸氧、輸液等治療。數分鐘後,老伯上車坐穩了,車輛快速駛向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阿婆之前血氧飽和度太低,只有92%,現在升到96%,血壓、心跳也都平穩。”程海洲一路上緊盯着機器上數字的變化,同時不忘安慰老伯。
晚上8點45分,120車輛抵達岳陽醫院,急診室裏燈火通明,當徐阿婆被推進去時,醫護人員立即上前先進行了各項檢查,隨後又向程海洲和病人家屬進行了相關病情詢問。
原本記者以為徐阿婆被送往醫院,眼前的這三人急救小組就會馬不停蹄趕往下一戶居民家中進行急救轉運。可是,由於岳陽醫院急診室床位滿了,而徐阿婆的身體狀況也無法坐立,只能先躺在擔架床上進行輸液,急救車無床可用就無法繼續接單,“壓床”現象出現了。
“‘壓床’現象平時也會有,只是近期比較明顯。”程海洲説,他做院前急救醫生13年,不怕忙不過來,就怕像這樣“壓床”停着不動。聽着車裏總控&對講機通話不停,知道有很多居民在打120,而且得知原本給120車輛送備用擔架床的送床車,因為太忙短時間趕不過來,眼下就只能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氣溫越來越低,冬至的夜格外冷。晚飯都沒顧上吃的程海洲,用這個間隙認真做完車內消殺,並時不時到急診室詢問是否有床位空出來。
“由於最近很多人感染,院前急救任務激增,我們也有‘戰鬥’減員,三人小組都是臨時組建,也有可能是兩人小組。”陸堅宗説,最緊張的時候,他一個人又當急救員又當駕駛員,但同事們基本一退燒就趕緊回來上班。説不累是騙人的,但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就要盡職盡責做好一名“急救人”。

12月22日晚,因救護車無法進入,120院前急救醫生和急救員推着擔架床前往居民家樓下。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一直等到晚上11點多,終於有床了!快快快,三人急救小組抓緊收拾上車,此時,他們也接到了新的救治任務,迅速前往芷江西路。
相比前一位患者徐阿婆,這位73歲的王老伯情況更加複雜一些,近期有過手術史,還有哮喘,這兩日因感染新冠病毒出現了發燒、咳痰、氣喘。由於居住在老舊小區,三人急救小組抬着擔架把老人從3樓家中運到了急救車上,開展相關救治後,趕緊送往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此刻,時間已接近23日零點。這次交接沒有出現“壓床”,在與醫院的急診醫生交接後,三人又駛向了新的目的地。在黑夜中,救護車閃爍的燈光,為生命照亮希望。(記者龔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