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説醫|上海市一醫院,這樣擦亮“第一”品牌

新華網上海12月16日電(記者 龔雯)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第一人民醫院”。在上海,也有一家這樣的醫院,它就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建院以來,上海市一在見證中國醫學百年發展與進步的同時,自身也屢創佳績,從研發全國第一台國産心臟起搏器,到開展亞洲首例腎-成人胰島細胞聯合移植,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邁向高質量發展。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鄭興東做客2022“有醫説醫”——對話頂尖醫院院長全媒體大型訪談,就老牌大型三甲醫院如何立足上海、放眼世界,讓醫療技術更卓越、管理更精細、服務更溫馨,辦人民滿意的醫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流專家創一流醫學,百年大院續寫不凡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始建於1864年,是全國建院最早的綜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877年更名公濟醫院,1981年掛牌上海市紅十字醫院,1992年率先成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1877年,時稱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的現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全貌復原圖。新華網 發(上海市一醫院供圖)
158年來,這家百年大院裏不僅涌現了眾多名醫大家,如外科學專家任廷桂、內科學專家樂文照、眼科學專家趙東生等;也在醫學上創出了眾多第一,如第一例肝葉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台國産心向量圖描記器研製等。
過去很輝煌,當下也不凡。站在歷史新起點,如何繼續擦亮“第一”品牌?鄭興東&&,上海市一圍繞醫院高質量發展、群眾高滿意度就醫、員工高品質生活“三高目標”,明確了“三點任務”:一是打造新亮點,讓醫療服務長處更長;二是深挖風險點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守住安全底線;三是對標國際、國內一流醫療機構,推進特色科研、特色醫療等,尋找差距補短板。
值得一看的是,在今年10月份公布的上海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名單中,上海市一榜上有名,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一同成為五家綜合類試點醫院。
鄭興東&&,試點為期5年,醫院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快實現“六個轉型”,包括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型;以臨床診療為重向以臨床診療、臨床創新並重轉型;以單一實體醫院向以5G為引領的互聯網醫院+實體醫院轉型等,努力建成“六高基地”,即高難度疾病的防治基地、高品質健康的管理基地、高等級成果的研發基地等,加快提高群眾和廣大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振頭、強體、展兩翼,加速學科騰飛
學科是醫院的根基所在,實力所在。近年來,上海市一實施了“振頭、強體、展兩翼”的學科發展戰略,也就是以醫院傳統的頂尖學科眼科、泌尿外科為龍頭,以普外、骨科、血液、腫瘤、心內等優勢學科為龍體,以互聯網醫院和臨床研究院建設為兩翼,實現醫院新一輪的學科騰飛。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臨床科研並重,承擔了大量國家及上海眼部疾病的臨床研究任務。新華網 發(上海市一醫院供圖)
上海市一眼科由“東方一隻眼”趙東生教授1948年創立,經過幾代學科帶頭人的共同努力,目前上海市一眼科中心是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下設8個亞學科,特別在眼底病變如老年黃斑病變、白內障的手術治療,以及青光眼、近視遠視、視神經、甲狀腺突眼等疾病的綜合治療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其中在青少年近視防治領域已形成“上海標準”。
“為什麼要讓中心亞學科化,就是為了專業越來越強、鑽研越來越深,從而解決疑難雜症。”鄭興東説,源於醫院深厚的學科底蘊,如今,眼科覆蓋“全年齡段”,在今年全國愛眼日大型主題直播及諮詢義診活動上,短短3小時活動吸引了3萬多名市民在線觀看、互動。
除了眼科,上海市一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學科也是響噹噹。不僅在規模上,自2018年起造血幹細胞移植數量連續在全市位列第一,而且在技術上,打破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60歲禁區”,年齡最大的患者達到71歲。
據悉,這位患者因急性髓係白血病住院,入院時伴有高熱、肺部感染,血小板已經降至個位數,情況十分危急,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他最後的希望。可是移植面臨配型難找、供者難求,特別是對老人來説,難以找到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捐獻幹細胞。危急關頭怎麼辦?上海市一血液科專家團隊決定為他採用“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進行手術。“單倍體移植”指的是移植的造血幹細胞基因與患者有一半相合,儘管手術難度和風險都較大,但是在專家們的努力下,患者通過其女兒提供的造血幹細胞,成功進行了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並順利出院。
“年齡不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只要能幫助患者,我們就得想盡一切辦法攻克難關。”鄭興東説。
近年來上海市一取得的豐碩成果不勝枚舉,除了長板更長,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百年大院積極擁抱新技術、賦能新醫療。比如,人工智能輔助下的常見致盲性眼病精準防控與干預策略研究入選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首創“5G智慧醫養新模式”入選2022年上海市十大醫改舉措,通過“雲陪診”“雲診室”“微診室”等手段,讓“互聯網醫院”走進養老院。
鄭興東稱,醫院將以5G和AI等新基建為支撐,積極推進未來智慧醫院建設,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新醫療服務。
從上海走向全國,人民醫院服務更多人民
上海是全國的醫療高地,作為上海老牌大型三甲醫院,上海市一正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己任,持續構建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新體系。

預計到十四五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虹口、松江兩院區總床位將達到4000床。新華網 發(上海市一醫院供圖)
鄭興東&&,醫院正從四個維度把健康服務網越織越密:一是持續加強市內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建設嘉定、松江、虹口、眼防中心等醫聯體,努力提升醫聯體醫院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以此為當地及周邊居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滿意的醫療服務。值得一看的是,擁有700張床位的虹口院區眼科大樓明年即將投入使用,擁有800張床位的松江院區二期擴建工程正在開工建設。到十四五末,醫院兩個院區總床位將達到4000床,服務人民群眾的硬體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二是積極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目前已與安徽省、甘肅省簽約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當地醫學高峰,努力實現當地老百姓“大病不出省”的目標。

2022年初,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常州金壇區政府簽約揭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金壇醫院”,助推長三角醫療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華網 發(上海市一醫院供圖)
三是深入推進長三角醫院聯盟和專科聯盟建設,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醫院為橋頭堡,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四是持續加強集團醫院建設,通過線上線下查房會診、疑難病例討論,提供來院進修,努力提升集團成員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鄭興東&&,2024年上海市一將迎來建院160周年,醫院正按計劃、按步驟,緊鑼密鼓地全面推進“十四五”規劃,把每一項工作以釘釘子精神貫徹落實到“最後一公里”,繪出一幅“平安、卓越、智慧、人文、美麗”的畫卷。
2022“有醫説醫”——對話頂尖醫院院長全媒體大型訪談由上海市衞生健康委員會指導,新華社上海分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發起舉辦,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及太平洋健康險公司全程支持。該大型訪談旨在通過與院長們的精彩對話,講好“醫院故事”“醫生故事”,搭建專業醫療機構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監製:姜微
策劃:楊金志、季蕾
統籌:姚玉潔、仇逸、周琳
記者:龔雯、袁全、丁汀
協調:蔣宏良、洪逸飛、劉一鳴
視頻:查偉誠、肖勁濤、衣睿童、張燁成
文案:鄧侃、楊子華
海報:杜梁楠
新華社上海分社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
聯合出品
全程支持: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及太平洋健康險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