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説醫|從兒科到全科 新華醫院呵護“0至百歲”生命健康

新華網上海12月7日電(龔雯)兒科醫生守護的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人群,卻是人類100%的希望。往前走一步,兒科能與産科一起關心胎兒;往後走一步,兒科能與成人學科聯手關注全生命周期健康。在上海,有這樣一所兒科與成人學科門類齊全且特色鮮明的三級甲等醫院,為0至100歲以上人群“保駕護航”,它就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站在新起點,新華醫院將承擔哪些新使命,如何用“高峰”夯實“高原”,惠及更多百姓健康?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孫錕在2022“有醫説醫”——對話頂尖醫院院長全媒體大型訪談中,就此一一道來。

往前走一步,讓兒科“高峰”更高
孫錕不僅是新華醫院院長,也是一名兒科醫生,長期從事兒科心血管疾病病因學、影像學診斷等研究。時常有人會問他,在領導一家綜合性醫院發展的時候會不會對兒科“偏心”?
對此,孫錕&&不存在“偏心”。“雖然兒科是新華醫院的發展基石、品牌特色,很多人提到新華醫院就會先想到兒科,但是新華的兒科並非獨立存在。與其他兒科專科醫院最大的不同就是,新華兒科成長在一家綜合性醫療機構內,有不少創新就源於兒科向成人學科的學習和融合,這也成為兒科醫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比如,新生兒心臟介入手術所用的導管,由於新生兒的血管很細,而且形狀和成人不同,廠家沒有專用的産品,新華醫院的兒科醫生從成人胃腸造影的導管中找到了相應的導管,進行心臟介入治療,有時候還要“因人施策”,對已有的導管進行改造,重新塑形。
孫錕&&,兒科是“啞科”,不同年齡段的診療方案還有所不同,兒科醫生缺、壓力大的問題在一段時間裏較為突出。2015年之後,得益於中國兒科和人才建設的快速發展,上述問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緩解。當前“兒科人”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生育。新華醫院從兒科出發,“往前走一步”創設了宮內兒科學,更加關注胎兒的發育、成長,幫助更多家庭孕育新生命、帶來新希望。

圖片説明:亞洲首例嚴重先心病宮內介入手術胎兒出生時,孫錕(右二)做心臟超聲評估。新華網 發(新華醫院供圖)
據了解,在新華醫院的宮內兒科疾病診治中心,醫生可以對源於宮內的先天性疾病進行診斷、干預治療,以及出生後的長期關注及隨訪。在專業團隊綜合干預下,孕中期流産的比例下降50%以上。
“以前我們不敢想怎麼隔着媽媽肚皮給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胎兒做手術,如今,我們可以給胎兒做心臟介入手術,也可以在分娩後立即給寶寶做手術,更早的治療疾病,能減少對孩子影響,也能夠降低孩子家庭的經濟與精神負擔。”孫錕説。
往後走一步,管好“出生”到“終身”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健康牽動着每個家庭的心。對於一些媽媽而言,從懷孕到養育,一路走來如同是“升級打怪”。對於“新華人”而言,為孩子打造一個無“陷”未來,就是他們的使命,臨床上“早發現”是攻關疑難雜症的重要一步。

圖片説明:新華醫院兒科綜合樓。新華網 發(新華醫院供圖)
以罕見病為例,一些患者在成人期被確診,有可能是長大後才發病,也有可能是兒童期發病沒被及時診斷,這種疾病也常常陷入“發現比治療可能更難”的困境。
孫錕&&,罕見病罕見,但是“愛”不能罕見,對於醫務人員,最好的“愛”就是從專業角度去解決問題。為此,新華醫院通過整合各學科診療資源,探索出一套覆蓋孕前至成人期的罕見病全生命周期診療服務體系。如今,醫院在兒童內分泌與遺傳代謝疾病、神經肌肉疾病、遺傳性皮膚病、遺傳性耳聾、心血管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疑難罕見病診治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2021年新華醫院診治的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121種)的罕見病患者超過5700名。
“新華醫院治療罕見病已經有數十年歷史,新華醫院是上海市罕見病定點診治醫院。現在惠及全國每個孩子的新生兒足底血篩查項目就是源於新華,也是我們不斷呼籲推廣的”,孫錕説,目前我們還在不斷推動罕見病的診療規範,並與業內其他專家一同編寫罕見病的診療指南、專家共識等,另外,正在建設的罕見病檢測平台、生物樣本庫等,將進一步支持臨床醫學研究團隊開展罕見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新藥的攻關
除了罕見病領域,為了更好地呵護從0至100歲以上人群的生命健康,新華醫院60多個臨床專科“齊頭並進”。近期,上海市首家頭痛中心在新華醫院成立,加上此前新華醫院已有的皮膚、眼科、腫瘤疾病診治中心,越來越多的多學科診療成果幫助患者對因治療,減輕疾病痛苦、減少多頭奔波。
值得一看的是,新華醫院正在重點打造全生命周期診療模式。今年,新華醫院的全生命周期病房正式對外運行,兒科與成人學科團隊在病房裏整建制的合作模式也初步形成,兒心臟團隊與成人心血管團隊啟動了一系列臨床治療與臨床研究的合作。“我們希望,在病房裏,病人不動,醫生匯聚;在研究平台,數據集成,醫學創新。”孫錕説。
往外跨一步,讓優質醫療城鄉“無差別”
據悉,新華醫院創建於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自行設計建設的首家綜合性醫院。“當時,紡織業一度是上海支柱産業之首,而在上海,主要的紡織基地就在楊浦區。位於楊浦區的新華醫院,一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呵護好紡織女工和她們的孩子。”孫錕説,這段歷史讓新華醫院一路走來都不忘堅守初心。
從十幾年前新華醫院承擔崇明區中心醫院的援建任務,到2021年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開建,新華醫院從“單院區”逐步邁入“多院區”時代。
孫錕&&,過去十多年裏,新華醫院通過專家輸出、全面援建的方式,將崇明區中心醫院從一家二級醫院推進成為三級醫院,30多位副主任以上的醫生常年在崇明工作,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因地制宜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成為國內大型醫療機構資源下沉的一個標杆項目。
“2021年10月,新華醫院奉賢院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新華人’盼望已久的項目,我們力爭更好地規劃學科建設,更高地進行學科定位。”孫錕説,奉賢院區將根據“一體兩翼、智聯互通、平台支撐、學科融合”的發展思路,立足奉賢、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

圖片説明:新華醫院奉賢院區效果圖。新華網 發(新華醫院供圖)
根據規劃,新華醫院奉賢院區將着眼區域醫療衞生需求與疾病譜特點,打造一所心腦血管、腫瘤、婦兒急危重症等專業優勢突出的綜合醫院,補強區域內醫療資源上的短板,為區域內衞生健康體系建設注入新的動能。
“我們不是在奉賢區拷貝一個楊浦區的新華醫院,而是通過兩個院區的學科建設、協同發展,帶動新華醫院整體能級的提升。”孫錕説,同時,着眼於“大健康”發展理念,新華醫院進一步探索新型醫聯體建設模式,聯合區域內其它醫療機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共同加強對居民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從單純的疾病診治轉向綜合性的健康干預和健康管理。
醫院高質量發展不僅在於“一體兩翼”外部延伸,還在於激發“內生動力”,加快創新、完善診療,滿足臨床上更多未被滿足的需求。“這需要醫生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勇於付諸實踐的決心,因為思想火花變為創新産品要經過層層設計、評估、論證等。”孫錕説,隨着産學研聯動越來越緊密,新華醫院一批創新産品正不斷從實驗室走向診療室,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監製:姜微
策劃:楊金志、季蕾
統籌:姚玉潔、仇逸、周琳
記者:龔雯、袁全、丁汀
協調:蔣宏良、洪逸飛、劉一鳴
視頻:查偉誠、肖勁濤、衣睿童、張燁成
文案:鄧侃、楊子華
海報:杜梁楠
新華社上海分社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
聯合出品
全程支持: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及太平洋健康險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