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説醫|“濟世仁術”是怎樣煉成的?——看仁濟醫院如何對標國際一流

新華網上海11月29日電(袁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其前身創辦於1844年。走過一百多年,當年的小醫館已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於一身的頂尖三甲綜合醫院。當下,仁濟醫院如何繼續秉承“仁術濟世”的精神,對標世界一流醫學中心,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在2022“有醫説醫”——對話頂尖醫院院長全媒體大型訪談中,仁濟醫院院長夏強向我們揭示了“仁濟密碼”。

強學科、育人才:這是走向國際的仁濟
不久前,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活體肝移植學會年度學術大會上,夏強帶領的仁濟醫院肝臟外科作為大會唯一受邀手術直播的團隊,為一名患膽道閉鎖症的1歲男孩進行了兒童肝移植手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活體肝移植手術的一流水平。
在國際舞&上受到與會專家一致好評的背後,是仁濟醫院在學科建設上始終對標國際,不畏艱難、辛勤耕耘的成果。

作為全國學科門類最齊全的醫院之一,仁濟醫院現有54個學科,其中國家重點臨床專科12個,市級重點學科20個。其中,消化科連續三年在復旦大學中國醫院專科排行榜中綜合排名全國第一、肝臟外科肝移植手術數量連續11年居全國首位,單中心兒童肝移植實施例數連續9年居世界首位,均為全國頂尖、實力雄厚的特色學科。
以優勢學科為引領,近年來仁濟醫院還聚焦特殊群體,積極開發和應用新醫學技術。2020年4月,仁濟醫院完成的首例居家血透(HHD)宣告中國大陸尿毒症患者居家血透治療零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在生殖免疫領域,最早開展輔助生殖技術臨床及科研工作,涵蓋所有不孕不育及優生優育診療技術項目,連續五年活産率、活産嬰兒數穩居上海市第一。
為支持學科發展行穩致遠,仁濟醫院在人才梯隊建設和醫學教育方面也進行了許多獨創性的探索:打造上海第一家設在院內的具備大動物手術資質的臨床模擬實訓中心,成為首批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2014年成立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成為臨床本科教育領域教育部唯一獲批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9年成立中法外科學院,是全國首家針對外科領域的國際化職後教育學院……
此外,仁濟醫院還針對青年醫師,打造了“全周期培養計劃”,十餘年的學習和培訓,覆蓋從本科到臨床一線的全成長周期。“在仁濟做一名醫生,前期要經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學習歷程,因為只有醫生的功底紮實了,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夏強説。
“四院一所”醫聯體:這是觸手可及的仁濟
隨着城市居民健康需求的日益提升,面積只有13畝的山東中路老院逐漸無法滿足仁濟醫院的發展需求。1999年,仁濟在浦東建設了東院,成為上海第一個在浦東開設分部的三甲醫院,揭開了多院區發展的序幕。
隨着醫院不斷地發展,目前,仁濟醫院的診療範圍已經形成了由東西南北四個院區和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覆蓋全上海、輻射長三角的“四院一所”布局。

夏強介紹,四大院區各有分工,在互相促進的同時實現錯位發展:山東中路老院區作為西院,如今已發展為泌尿、腎臟病為主的大專科、小綜合的醫院;位於浦東的東院作為總部,是大型的綜合性醫院,形成了器官移植、重症醫學和腫瘤三大學科高地;南院定位為以免疫性疾病、婦科、兒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院;北院則是生殖醫學中心所在地,發揮專科醫院的功能。
在此基礎上,仁濟醫院託管了嘉定區中心醫院、寶山區大場醫院、閔行區浦江醫院、浦東新區浦南醫院等多家二級醫院,與區域內安達醫院、楊思醫院、長航醫院構建醫聯體合作,並簽約社區醫院10余家,組建緊密型醫聯體,通過全面幫扶提升醫療技術水平,使轄區居民能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在上海“1+1+1”簽約醫療機構組合中,仁濟醫院是全市簽約居民數最多的三級醫院之一。
夏強強調,無論是“四院一所”的布局,還是構建區域醫聯體,都是為了讓患者能夠便捷地享受日常所需的醫療服務:“我們託管這些醫院、和這些服務中心簽約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在醫聯體內部實現分級診療的同時,也保證病人獲得標準化的、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日間手術、互聯網+:這是精準便民的仁濟
“仁濟肩負着醫療、教學、科研、學科和人才培養的功能和職責,提供滿足老百姓需求的醫療服務始終是仁濟的第一要務。”這是夏強在訪談中對仁濟的定位,在他看來,醫療服務提質增效始終是仁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諸多舉措中,2005年推出的“日間手術”是仁濟醫院的特色醫療服務之一。“所謂‘日間手術’,就是盡量縮短病人住院時間,今天住院開刀,明天甚至當天就能出院。”夏強解釋道,住院時間縮短對醫療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日間醫療”為抓手,仁濟醫院積極推動醫院效率提升,不斷優化流程和改進服務模式,制定准入、評估標準和應急預案,確保日間醫療的質量和安全。目前,醫院日間醫療規模保持全市第一、全國領先,是日間醫療示範性創新醫院。

此外,近年來,仁濟醫院還充分利用“互聯網+”創新服務模式,重點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2020年3月,仁濟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成為上海首批獲牌照運營的公立互聯網醫院。
夏強介紹,目前仁濟醫院互聯網醫院的累計診療服務量居上海市級醫院首位,功能包括為患者提供線上諮詢、復診和送藥到家等服務,以及在線預約心電圖、超聲、CT、核磁共振等。“從預約到掛號、就診、付費、取藥……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就醫流程。”
長期以來,“挂專家號難”是百姓呼聲強烈的民生痼疾,夏強認為,其中一大原因是資源錯配。“傳統模式下,專家號可自由預約,相當一部分患者的病情與所看專家的專長不完全匹配,或是低年資醫師即可診治,而一些真正需要專家診治的患者則因為預約不到號而延誤了診治。”
為此,仁濟醫院創立了按需分配專家號的精準預約模式。患者可以提前在手機端上傳基本信息、檢查報告等內容,經專家判斷分析後,病情更緊急、疑難的患者可優先分配到專家號,得到及時收治。醫院還開發了專家團隊審核模式,嚴抓專家團隊成員資質和審核時效性,確保專家號得到精準、高效分配。

“新模式下,仁濟醫院可以在患者掛號前為其分析病情並匹配對口專家,避免專家號浪費,充分體現分級診療體系中專家的功能定位。”據介紹,自2020年12月上線以來,截至2022年10月底,仁濟醫院已有22個臨床科室90多位專家開通精準預約,受益患者近5.5萬人。
2022“有醫説醫”對話頂尖醫院院長全媒體大型訪談由上海市衛健委指導,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發起舉辦,中國太平洋保險及太平洋健康險全程支持。該大型訪談旨在通過與院長們的精彩對話,講好“醫院故事”“醫生故事”,搭建專業醫療機構和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衞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參與采寫:李嘉銘)
監製:姜微
策劃:楊金志、季蕾
統籌:姚玉潔、仇逸、周琳
記者:龔雯、袁全
協調:蔣宏良、洪逸飛、劉一鳴
視頻:查偉誠、肖勁濤、衣睿童、張燁成
文案:鄧侃、楊子華
海報:杜梁楠
新華社上海分社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
聯合出品
全程支持: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及太平洋健康險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