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松江50個小區中22個有“貉出沒”

2022年11月29日 10:01:00 來源: 新民晚報

  上海曾有“貉出沒”的點位已達260多個,松江50個小區中22個有貉分佈……上海首份“貉口普查”調查報告近日公布。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查是中國超大城市第一次通過“公民科學”的方式,對城市野生哺乳動物進行同步調查。“公民科學”作為科學研究的新形式,在科普甚至促進政府管理和決策方面,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7月,上海市林業總站、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復旦大學共同發起“貉以為家”公民科學家項目,招募150多位志願者,對松江50個小區進行了野生貉(見右圖 鄭運祥 攝)分佈情況的調查。昨天在上海市“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特別活動上,調查報告正式公布。

  “上海目前已超過260個點位有貉出沒,閔行南部、金山、楊浦、靜安、浦東等地今年都有新的貉點位出現。”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馮一迪説。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貉的分佈呈現高度空間自相關,但數量和密度不存在空間自相關。“如果一個地方有貉,周圍也更可能出現貉,鄰近區域需提前進行保護管理規劃。如果一個小區貉數量異常增多,卻並非源自鄰近小區的貉擴散,這就與小區自身環境或管理有關。”他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調查中的150多位志願者從幾無經驗的普通市民,通過培訓後成為“公民科學家”,親身參與科學調查,這對於上海今後的野生動物保護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借鑒價值。

  馮一迪透露,調查有超過300人次報名,40歲以下者佔比超七成,女性佔比約七成,其中92%之前沒參加過“貉以為家”的科學活動。大家來自各行各業,包括企業管理人員、工程師、律師、IT從業人員等。通過線上培訓後,在7月的兩個夜晚,志願者們走進松江各小區訪談、觀測,記錄看到的貉數量,共回收750多份問卷。調查完成後,有志願者意猶未盡,在自家小區主動展開排摸調查。最後發現也有貉,還出具了詳盡的“貉口普查報告”,完成了從志願者向“公民科學家”的轉變。

  為什麼要進行“貉口普查”?王放&&,通過調查,大家一直以來的猜測得到了印證,比如投喂會顯著導致貉數量的增加。這些結論,或可幫助相關部門制定更長遠的保護方案。此外,團隊希望能通過長期調查,記錄上海野生動物的變化。

  “野生動物進城,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上海市林業總站專業技術人員鄭運祥認為,通過這種普通市民一同參與的科學調查,能為相關部門制定野生動物保護的“上海方案”提供參考,“比如,可以將放貓糧的地方架高,防止貉吃到。也可以科學修補建築沉降縫,降低貉在小區裏安家的可能。”他&&,市林業總站近年來一直在有貉出沒的小區舉辦科普講座,以期減少“人貉紛爭”。(金旻矣)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