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虹口警方“三所聯動”厘清情理法化解糾紛

2022年11月29日 10:02:02 來源: 新民晚報

  一邊是陪伴照料老人12年,為他養老送終的阿婆;一邊是手持房産證,卻鮮少出現在老人生活中的老人子女。由於老人過世沒有留下遺囑,雙方也無合法關係,“頭七”剛過,69歲的阿婆就要被掃地出門。這背後的情、理、法的衝突,該如何厘清化解?

  雙方各執一詞

  今年11月8日晚10時許,虹口公安分局廣中路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寶山路某小區有人擅闖民宅。民警趕到現場,經細緻了解後發現,這背後另有故事。

  原來,這家戶主盧老先生於10月30日剛剛過世,一同生活了12年的王阿婆並不是他的合法妻子,但一直照料老先生的飲食起居和看病就醫,且沒有索要過固定工資。後來,王阿婆還將自己的女兒帶來一起居住,在外人看來,這似乎就是一家三口。

  實際上,盧老先生自己育有一兒一女。長子盧明在滬但家庭條件一般,女兒盧惠在國外定居,無法盡贍養父親的責任,寶山路這套房産就是女兒購買給父親養老所用,房産證上有父親和女兒兩人的名字。如今父親過世,身處國外的盧惠委託哥哥全權操辦父親的身後事和房産處置事宜。

  盧明自始至終未承認過王阿婆和父親的關係,父親“頭七”過後,他上門要求王阿婆立即搬出房屋。對此,王阿婆無法接受:“他爸生病,他一天也不來的。人剛走,就來趕我跑了?”盧明則一口咬定,房子是自己家的,有房産證為證:“你只不過是保姆,有啥資格佔着房子?”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於是盧明選擇報警。

  摸清那條“底線”

  了解起因後,廣中路派出所社區民警宋祥認為,這起矛盾的背後,不僅有剛性的法律關係,還有情與理的糾纏,因此解決雙方矛盾時,既要講法,又不能丟了人情味,要在依法的前提下,摸清雙方的真實想法,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那條“底線”。為此,派出所決定啟動“三所聯動”糾紛調解機制。

  “三所聯動”,是虹口警方為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而探索試點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依託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平台,整合人民調解資源,共同化解疑難矛盾糾紛,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達成和解協議

  11月14日上午,在廣中路派出所的“虹馨”三所聯動調解室內,王阿婆和盧明在派出所民警、調解員和律師的見證下,終於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

  律師講法律,講房産歸屬,講王阿婆和盧老先生的關係,講如果打官司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當一切交代清楚,王阿婆&&認可,並説自己是氣不過對方的態度,“一口氣出不出來,連一句感謝也沒有”,認為自己付出這麼多年的心血,不應該遭到如此對待。

  隨後,民警和調解員又從王阿婆陪伴照料盧老先生12年説起,認為即使雙方不是夫妻關係,但這麼多年辛勞下來,設身處地想一想,子女也應懷有感激之心。

  經過多方努力,最終王阿婆願意主動搬出房子,盧明也願意給予她相應的補償。雙方在和和氣氣的狀態下達成協定,一場矛盾糾紛化解於無形。(潘高峰)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