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題老有所護: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走

2022年10月04日 09:10:16 來源: 文匯報

護理員潘玲攙扶101歲梁銀香老人。袁婧 攝

  “如果沒有進入這個領域,我不知道有這麼多老人是獨居的,更不會意識到,原來我對自己父母説話太粗暴了。”一名在上海的長護險管理工作者説。

  上海,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長壽城市”。來自市老齡辦、市衛健委、市統計局的聯合調查顯示:本市人口預期壽命已提至84.11歲,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23.5人。這組數據還顯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42.22萬人,佔總戶籍人口的36.3%,可謂“三人行,必有一老”。

  伴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對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需求尤為迫切。試想,若家裏有這樣一位老人,日常照護的“剛需”如何解決?如何找到一名合適的護工又同時破解“收費高”的窘迫?

  2018年,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全面試點長護險制度的城市,上海推進長護險全市試點。這是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需要制度層面的探索與設計。

  大城養老,上海為全國探路。今天是敬老節,節日前夕,記者跟隨長護險養老護理員到府,看看護理員及他們觸及的“銀發世界”。

  “純老家庭”迎來生活幫手:“很難想像,沒她我怎麼過”

  10月1日下午1點不到,浦東南碼頭地區一棟老公房,福壽康康南護理站護理員李紅艷敲響了老人的家門。完成入戶藍芽打卡與“核酸+抗原”驗證工作後,李紅艷開始了一小時的工作。 只見她麻利地跑到廁所,拿出小臉盆接水,用手不斷試水溫,而後回到臥室。坐在助步器上的77歲老人何嵐安靜地候著,心情很不錯,“今天要洗頭了!”

  何奶奶笑容可鞠,卻有難言之痛。“小時候發高燒,六七歲得了小兒麻痹症,發作時路都走不了,靠外婆背著去讀書。”何嵐説。解放後,醫學發展了,她可以一點點站起來,後來成家立業,但病情也在發展,身體很多地方都變形了,一摔跤就骨折。她的左腿膝蓋“兩橫一豎”爬著三條疤,三次骨折,三次手術,鋼釘還在。

  2019年,得知長護險啟動後,何嵐和老伴相扶著到社區,第一次就申請上了。“兩年多了,我幾乎沒出過門,都是護理員給我洗澡、洗頭、理髮、剪指甲……很難想像,沒她我怎麼過。”何嵐的老伴82歲了,中風過。獨子成家後,定期來探望。

  這是一戶上海典型的“純老家庭”(家庭全部人口都在60周歲以上)。至去年底,上海“純老家庭”老年人數達166.38萬人。現代社會裏,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打破了三代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傳統家庭模式,“純老家庭”也帶來一些新需求。

  經評估,何嵐獲得一周長護險護理員到府三次、一次一小時的服務,每次服務自己支付6.5元(自負10%)。“這收費,我上哪裏找?”何嵐又笑了。

  “別看她一直笑,她是樂觀。”李紅艷有次遇上何嵐發病,看到老人疼得全身冒汗。“我問她,‘難受不?’她説,‘難受’。我聽了特別心疼,我的父母也是這把年紀。但發作過後,她又一挪一挪地忙起來。”

  “我不是第一天生病,他們不在的時候,我要燒飯、要上廁所,要生活下去呀!那就自己動腦筋,想好‘最優步驟’。”何嵐説,自己是“要強”的人,無奈被疾病一點點擊倒。李紅艷的到來,讓她多了一雙生活的幫手。

  百歲老人“即申即享”,讓關愛更及時、快速

  在上海,老人越來越長壽,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達83.88萬人,百歲老人超3000人。高齡老人在增加,對照護的需求尤其迫切。

  梁銀香今年101歲,經評估,她獲得每周三次、每次一個小時的長護險服務。

  “她很喜歡洗腳、洗澡……洗好舒服,對不對呀?”護理員潘玲一邊給梁奶奶洗腳,一邊會跟她説説話。老人已不太能表達,國慶前,看著一行人來探訪,眼圈竟紅了。“清清爽爽做人,她這是高興。”小輩在旁“翻譯”。

  百歲老人梁奶奶,其實是長護險的一名“新用戶”。今年9月,她從大兒子家搬到小兒子位于浦東花木的家。此前,大兒子家請了保姆,到小兒子家,眼看小輩也都是七旬老人,一家人決定申請長護險。9月13日,梁奶奶入住小兒子家,9月14日申請長護險,次日,益得康護理站護理員潘玲就到府服務了。

  這速度,並非個案。今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長護險為本市90周歲以上的超高齡老人、重殘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更溫馨周到的服務,優先為他們開展到府評估和護理服務,縮短評估排隊和公示等待期。其中,對百歲老人實行“即申即享”,讓關愛更及時、快速。

  經上海市醫保局統計,本市目前有近40萬失能老人正在享受長護險的照護服務,這數量佔老人總數的約7%,老人的平均享受年齡近83歲。特別是其中有近30%的重度失能老人,可以享受每天1次1小時的居家到府服務,大大提高了老人的生活品質,有效緩解了家屬的照護負擔。在費用方面,長護險每月為失能老人支付約500元至1800元不等的費用,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護理員隊伍逐步壯大,“愛”是最珍貴的職業品質

  對39歲的潘玲來説,長護險這份工作,也見證了她的小家在上海的打拼。潘玲是80後,也是長護險護理員隊伍裏的“年輕人”,37歲入行。她的老公也在上海打工,兩人育有兩個兒子,小家如今就安在上海。

  “起初,我們擔心她做不久,她個頭小又年輕,但我們很快發現,她很認真對待這份有穩定收入、交金的工作。”益得康護理站站長張娟説。

  投身長護險領域後,張娟目睹著護理員隊伍不斷壯大。“我們很看重護理員的人品,得是實在人,還得願意不斷學習。上海的老人普遍素質高,護理員不僅要不斷接受技術培訓,還要學習醫保等政策,掌握健康常識,能與上海的老人‘對話’。”張娟發現,歸根結底,護理員得“有愛”。

  “我們回訪、到府,或在大風大雨天,給老人打電話叮囑‘今天關好窗哦’,老人都會特別感動,有的甚至會落淚。你或許會納悶,這小事算啥?但接觸的老人多了,就會理解。你想想看,有的老人早上就等著我們護理員到府換尿布、擦身,開啟一天的生活;有的獨居老人每天盼著護理員到府,這是他們與外部世界的重要連接。”張娟説。

  通常,一名長護險護理員一日8單,不分節假日。53歲的李紅艷已兩年沒回東北老家。原在醫藥公司工作的她,因公司業務調整離職,經當地婦聯介紹,于2019年7月來滬投入長護險照護工作。成為護理員後,很多老人家庭感激她伸來“援手”,而她則説,自己是跟著很多老人,“學會堅強”。

  目前,上海從事長護險服務的機構達1200多家,登記在冊的護理服務人員達6.7萬人,100%持證上崗。在市郊,護理服務人員的本地化率已超50%,在為失能老人提供服務保障的同時,也促進了這部分本地勞動人口的就業轉型。

  國家及本市長護險仍處于試點階段,而作為社會保險制度的組成部分,長護險專門針對失能老人、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護”,這一點越來越獲得共識。(記者 唐聞佳)

  原標題:

  上海市醫保局統計,目前全市有近40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登記在冊護理員約6.7萬人。本報記者日前跟隨護理員走進部分老人家庭——

  破題老有所護: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走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6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