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持續發力保租房:讓青年人才住有宜居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 鄭鈞天)最近幾天,第三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和2022浦江創新論壇相繼在上海召開。會場之外,上海正在加強制度創新,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體系和服務供給,幫助青年創新創業者在超大城市住有宜居、成就夢想。
談起自己的創業歷史,21歲的胡宇至今覺得有些意外。去年到上海來從事電商行業的他,沒想到今年在自己居住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社區內找到了新機遇。
“因為疫情防控原因,當時公寓內的居民幾乎足不出戶。我和室友就主動報名做志願者,在網上&&供貨商,讓他們把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運到小區門口。”胡宇自豪地説,“上海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之後,我們藉&已經積累的人氣,在小區周邊創辦實體零售店,大家都很照顧我們的生意。我們也找到了事業發力點:做好社區零售,為更多新市民服務!”
與胡宇住在同一社區的孫玉龍,是一名財稅服務諮詢領域的創業者。談起上海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他深有感觸:“首先是租金成本相對較低,價格比周邊同品質的住房房租便宜1000多元。對於我們青年創業人群來説,公司資金周轉很重要,不得不壓縮個人開支。其次,創業者經常加班,這裡離公司近,加班再晚也能回家洗澡睡覺。第三,社區服務到位,創業沒有後顧之憂。”
今年初,上海市發布《上海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應對象不限戶籍、不設收入線,只要在上海市合法就業且住房困難的在職人員均可申請。在租金方面,面向社會供應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價格應在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的九折以下,且年增幅應不高於5%。
在閔行區馬橋鎮,計劃投資超2億元、建設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教育機器人産業基地的上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遇到了難題:由於公司發展速度較快,需要引進大量的教育機器人技術研發、測試與認證人才,但員工的居住難題待解。
“在馬橋鎮政府的協調下,目前我們已經幫首批管理人員在馬橋AI人才公寓申請了住房,步行700米即可到達單位,節省了大量通勤時間。”上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助理廖斌告訴記者,得益於政府在安居等方面的支持,該公司目前已累計銷售教育機器人數十萬套,被評為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
馬橋AI公寓內景圖。(受訪者供圖)
“在上海階段性居住困難的、暫時買不起房的新市民和青年人,這部分群體中的大多數人目前正處於奮鬥初期,其居住需求主要是交通便捷、離工作地近。”上海市房管局建管處負責人&&,“十四五”期間,上海計劃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47萬套(間),累計建設籌措60萬套(間)以上,其中40萬套(間)左右形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