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半年報” 市長講了這些關鍵詞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8月27日電(記者 郭敬丹)2022年已進入下半場,上海今年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如何?27日舉行的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擴大)上,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代表市政府報告2022年上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下半年工作總體考慮。疫情防控、穩增長、改革開放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起來看上海“半年報”關鍵詞。
上海外灘(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經濟運行“V”型反彈
今年以來,上海經濟運行經歷了“平穩開局、深度下跌、加快恢復”三個階段,整體呈現“V”型反彈的走勢。上半年全市生産總值同比下降5.7%。
疫情嚴重衝擊下,上海經濟表現出較強發展韌性,龔正用了“一個加快、三個持續”來概括:
“一個加快”,就是隨着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主要經濟指標加快改善。例如,工業實現較快反彈,規上工業總産值增速從4月份下降61.5%,轉為6月份增長15.8%、7月份增長16.1%。外貿進出口快速回暖,1-7月全市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3%,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23%,進口同比增長16.4%,出口同比增長32.9%。
2022年5月14日,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新華社發)
“三個持續”,則是指城市核心功能持續鞏固,改革開放創新持續深入,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看數據:1-7月上海金融市場成交額達到1634萬億元、同比增長17.2%。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保持世界第一,1-7月達到2684.8萬標準箱,其中7月份達430.3萬標準箱,創歷史同期新高;上海繼續受到外資青睞,1-7月實到外資同比增長6.1%,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新增32家、累計達到863家,外資研發機構新增12家、累計達到518家。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首架大飛機即將交付,國産質子治療裝置實現突破;1-7月,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工業的比重提高到42%,三大先導産業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8.4%,新能源汽車産值增長57%。
“總的來看,儘管遭遇了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衝擊,上海核心功能強、生産能力強的優勢沒有變,上海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的特點沒有變,上海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沒有變。”龔正説。
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面對明顯增多的各種挑戰和不確定因素,上海還要正視困難挑戰,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堅定做好自己的事。龔正説,今年上海經濟發展要盯住全年主要目標不放鬆,力爭實現正增長。
具體來説,上海將繼續圍繞提升政策實效,狠抓協同推進;持續深入開展“防疫情、穩經濟、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圍繞助企紓困解難,狠抓環境優化,並圍繞轉換新舊動能,狠抓創新突破;緊咬全年完成重大工程投資2000億元的目標,狠抓在建項目推進、新項目開工,加快重點産業項目落地。
第二屆上海咖啡文化周開幕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7月底,第三屆“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全國首屆國際消費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論壇也同步在滬舉辦。龔正&&,上海將以此為契機,着力提振市場信心,加快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大力度創新
本次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上海市浦東新區文物藝術品交易若干規定》經表決通過,這是浦東新區法規“上新”的第十一部,為全力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再添法治保障。
龔正介紹,2021年浦東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超過40%。“今年以來,浦東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生産總值佔全市的比重又提高了1個百分點。下一步,要爭取國家層面盡快&&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和首批授權事項,形成更多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成果。”
今年以來,上海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着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大力度創新。
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為例,今年以來,臨港新片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逆勢增長,1-7月規上工業總産值、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稅收總收入分別增長25.3%、35.4%、28%,全市經濟發展增長極和發動機的作用充分彰顯。根據規劃,未來三年新片區要加快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到2025年生産總值比2018年翻兩番。
同時,上海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前不久,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明確了289項年度工作任務和24項重點合作事項。“我們要進一步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全力抓落實、抓攻堅,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龔正説。
聚力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上海強化創新策源、項目賦能、人才支撐,推動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例如,抓住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的窗口期,大力培育新型研發機構,爭取更多國家級創新基地落滬;圍繞三大先導産業、深遠海、碳達峰碳中和等重點領域,瞄準數字經濟等新賽道,加快布局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攻關、重大産業項目,進一步鞏固科研優勢、提升産業能級。
8月8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我們還要精心籌辦第五屆進口博覽會。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城市服務保障工作,籌辦好虹橋、浦東兩個分論壇,更好發揮進博會聯通內外、暢通循環的紐帶作用,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龔正説。
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3月以來,上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大上海保衛戰。面對疫情衝擊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城市更加注重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2022年7月24日,上海人民城市建設歷程中值得銘記的一天: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過去5年,上海累計完成318萬平方米、16萬戶,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圓滿句號。
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以來,上海紮實有力推進各項民生工作。龔正説,下一步,上海將在全力保持就業穩定、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進一步加強基層建設等方面着重努力。
據悉,面對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上海&&一攬子援企穩崗政策,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推動全市就業形勢持續好轉。“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咬定全年就業目標任務,落實落細各項援企紓困穩就業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龔正説。
工作人員在黃浦區豫園街道廣福居民區消殺通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我們既有慶幸,也有遺憾。”龔正説,這次疫情防控讓上海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舊區改造的重要性、緊迫性。慶幸的是,提前實現原計劃“十四五”完成的目標,大大降低了疫情在舊里弄中傳播的風險。遺憾的是,一些已進入收尾階段但還未完成改造的成片舊裏、以及煤衛合用的不成套老舊住房和“城中村”,在這次疫情中成了重災區。
也正因如此,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即零星舊改、小梁薄板等舊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龔正&&,“兩舊一村”改造涉及範圍廣、任務重,改造的難度甚至高於成片舊改,上海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強合力推進這項工作,有信心通過持續不斷地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這次大上海保衛戰也讓基層的重要性再次凸顯。“我們要站在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增進民生福祉的高度,從制度和組織體系層面加強基層建設,全面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龔正總結了“三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力量下沉,按照實有人口配置社區力量,讓基層有權、有職、有物、有人,健全街鎮居村減負常態化機制;更加注重自治共治,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加快構建多方參與的社會動員響應體系,完善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支持企業、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更加注重數字賦能,推進社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據賦能&&功能提升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