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修風貌,內提功能,百年永豐村完成更新

2022年07月28日 08:20:24 來源: 新民晚報

鵝卵石外墻面與窗戶有機融合 楊建正 攝

  早高峰,南北高架上,車流如梭。

  高架下,重慶南路179弄,大門裏,一條弄堂不過百米,兩邊十來幢老房子,鵝卵石外墻,綠豆砂鏤空花墻,安詳靜謐。

  103年前,永豐村,就在這裡了。

  如今,永豐村,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的老弄堂。

  歷經三年,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完成永豐村更新。百年弄堂,新在哪?前天,記者聽“修房子的人”現場講述——鵝卵石、綠豆砂“刷新”光陰故事。

  思南公館外墻“同款”

  “百年前,剛剛問世的永豐村,什麼模樣?外墻和鏤空花墻,肯定不會用塗料刷,那又是什麼樣子?”三年前,淮海中路街道社區黨建辦副主任盧恒青站在永豐村大門口,滿是疑惑。

  老建築更新,第一原則,修舊如舊。他要參與永豐村修繕更新,修房子,不了解房子怎麼行。

  先看看地段吧。永豐村在復興中路北側,緊鄰南北高架,復興中路南側,就是大名鼎鼎的思南公館。盧恒青查閱檔案,發現附近建築百年前都是同一家開發商。思南公館的建築外墻,一大特色是鑲嵌鵝卵石;那麼,永豐村會不會也是“同款”?打開看看,就知道了!十幾厘米厚的拉毛外墻,工匠師傅一層層剝離塗料,果然,裏面是鵝卵石!只不過,歲月遠走,破舊,碎裂,不復當初。更新,必須的。

  老照片勾勒童年記憶

  永豐村,1-5號,每幢都有一個小院子。夏日裏,花花草草,長得熱烈奔放,仿佛在跟弄堂裏來來往往的人打招呼。怎麼打招呼呢?透過鏤空花墻呀。

  小院圍墻做成鏤空花墻,也正是更新成果之一。緊挨花墻,有一棵樹,距離地面2米,樹榦上有一塊方方正正的疤痕。疤痕,是更新前,磚墻常年擠壓樹榦留下的。問題來了——最初,小院子的圍墻是密不透風的磚墻,2米高?

  “不是不是!阿拉小辰光,圍墻上半部分是鏤空的,間隔排列小羅馬柱,下半部分鑲嵌綠豆砂。”2號居民回想起小辰光,還拿出一張老照片,那是當年父母在鏤空花墻邊的合影。

  老照片,印證了童年記憶,勾勒出鏤空花墻當初輪廓。可是,墻體上下兩部分的比例,鏤空部分有多高,綠豆砂部分有多高,還有,小羅馬柱的間距,都找不到具體記載。沒關係,建築結構交給建築專家們論證,鵝卵石、綠豆砂交給永業集團的老師傅們把關,保證修舊如舊!

  更新後回搬居民多了

  趁着天不太熱,施懷釗和朱愛琴老夫婦出了家門,去買小菜。

  8號是施懷釗老先生的家。87年前,他出生在這裡。在外地多年,如今又回到最初的家。“最開心的是,我們的房子也修了外墻。如今,弄堂裏清清爽爽,不少老居民都搬回來了!”朱老太太快人快語。

  百年弄堂更新,外修風貌,內提功能。走過100年,永豐村變得房屋破舊、生活設施缺乏、公共庭院雜亂……更新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永豐村短期內不可能舊改徵收,更新能夠保證財政資金有效投入,因此得到區房管局、區精細化辦大力支持。

  昨天,永豐村一組更新數據是——恢復鵝卵石和綠豆砂墻面3715平方米;翻新屋面防水層和瓦片2150平方米;翻修弄堂路面鋪設青石板350平方米、更新改造雨污水管248米、更換不銹鋼窨井蓋95個;修剪、補種綠化170平方米……“9號、10號率先完成更新後,我們不用再發動居民,大家都在問,啥時候輪到自家?”淮海中路街道復四居委主任李大成説,弄堂更新,提升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受歡迎!

  百年弄堂,外修風貌,內提功能——施懷釗深以為然。走在103歲的弄堂裏,鵝卵石,綠豆砂,一切都那麼熟悉,修舊如舊,卻又不止修舊如舊,光陰的故事已經刷新,生活繼續向前!(記者 姚麗萍)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46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