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貿易港發布首份進博會“6+365”平台發展報告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迎來倒計時100天之際,7月27日,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進博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務平台——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共同在滬發布了《打造雙循環鏈結平台,擴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發展研究報告》。作為首份進博會“6天+365天”平台成績單,報告全面回顧了平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歷程,並提出了在雙循環背景下平台發展的對策建議和未來展望。
報告指出,進博會是我國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塑背景下舉辦的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創舉。作為由上海本土國企打造的進博會“6天+365天”平台,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自2018年運營以來,以服務進博會為發力點,發揮企業自身在國際貿易、商貿物流、商業運營、消費零售方面的資源配置,圍繞進口商品特別是進博商品打造“採、進、展、銷、育”五大核心功能,在駐華使領館支持下打造國家館,走通保稅展示展銷及跨境電商業務,依託供應鏈服務幫助海外客商快速進入全國市場,輸出進博集市消費業態,建立了“展品變商品、參展商變投資商”的最短鏈路,創新放大了進博會溢出效應,開闢了一條具有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特點的進口貿易模式創新之路。
隨着疫情發展和全球經濟出現更多不確定性,報告也對平台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做了深入探討。作為以企業為主體搭建的平台,綠地貿易港還需在政府部門支持下進一步明確身份定位,推動平台功能服務系統集成和專業細化,通過優質供應鏈服務幫助疫情下海外企業恢復信心和生産,滿足多樣化商貿需求、克服走通內外貿堵點。同時,報告也從定位功能升級、線上渠道發力、流程服務再造、政策監管創新、行業錯位競爭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研究員&&,舉辦進博會是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轉型規劃和消費升級需求。作為上海市政府認定的進博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務主平台,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是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及承接商貿創新發展的關鍵載體。未來,政府可以進一步明確平台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保障和監管力度,針對平台發展新業態,多方位優化監管政策;同時,平台也需拓展外商內銷渠道,點亮品牌、放大流量,精準提供專業化服務,暢通市場通道。
據悉,作為上海首批進博會“6天+365天”平台,與國家會展中心“一路之隔”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吸引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家企業和組織入駐,引進進口商品9萬餘款,連續成為第三、第四屆進博會組展商。目前,綠地貿易港正全力推進第五屆進博會的招展工作,在食品及農産品、消費品兩大展區設立展&,預計組織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近300個優質品牌參與展會,涵蓋凍品、乳品、酒飲、輕奢、家居、珠寶等十余個品類。
綠地集團總裁助理、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傑&&,借助上海社科院高端智庫資源,不僅能幫助平台總結經驗、剖析問題,還為企業創新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助力上海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結提供了可選方向和借鑒思路,為綠地貿易港“二次出發”積累了信心。下一步,綠地將深入發揮商貿産業鏈配置,持續提升平台能級,把更多的優質企業和品牌帶到第五屆進博會上,把中國機遇分享給世界。(記者 張鈺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