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付出換暖心回應——奮戰在亞定點醫院的別樣“五一”
“謝謝儂!”這是廣西援滬醫療隊成員袁麗秀來到上海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勞動節假期已過,袁麗秀和隊友們整個假期都在上海閔行區亞定點醫院忙碌着,短短的三個字讓她倍感欣慰,“這就是勞動節最好的祝福。”
不久前,閔行體育館方艙醫院被改為亞定點醫院。這裡正逐步由廣西援滬醫療五隊接管,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許多都有高危風險因素,包括患基礎疾病、高齡等。
“他們相當一部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護理上需要更專業、更細緻。”作為護理組長的袁麗秀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一線工作了20多年,“特別是老人家容易摔倒,得重點關注。”

醫務人員護送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進入亞定點醫院。(受訪者提供)
增設坐便器,擺放&階標識,進行健康指導……為了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發生率,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團隊和來自多個醫院的護士們迅速成立了質量改善小組,不斷地去查找環境中的風險點,再有針對性地一一改善。
這些都是護士們在完成日常工作後去做的,她們把患者的肯定分享到群裏互相鼓勵:“抽血的時候有家屬誇我們工作細緻!”“一個今天出院的大叔説要給我們手寫留言感謝!”袁麗秀説,這是大家用真心付出換來的暖心回應。
“來自廣西的王可!”最讓這位呼吸與重症醫學科醫生振奮的不是致謝與表揚,而是來自患者的“點名”。王可是廣西援滬醫療五隊醫療組的組長,與袁麗秀一樣來自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有的患者看到我防護服後面寫的名字就會念出來,我聽到後有種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的感覺。”

王可與隊友們一同查房。(受訪者提供)
王可介紹,在亞定點醫院中設有呼吸、消化、心腦血管病和重症監護室等9個病區,這裡部分患者本身已經飽受基礎疾病的折磨,現在又合併新冠肺炎。他非常佩服一些患者的堅強與樂觀,當中包括在放假前收治的一位65歲的肺癌患者。
這位患者之前口服靶向藥物效果明顯,腫瘤縮小了,剛剛看到康復曙光的時候又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們以為他情緒上會比較受挫,沒想到他信心十足,一直主動配合救治。”王可説,患者的靶向藥物仍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服用,新冠肺炎也在積極治療中,目前情況良好,有望在近日達到出院條件。
除了盡快實現“清零”,廣西援滬醫療五隊領隊熊濱還希望帶出一支“抗疫精英隊伍”。他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副院長,是一名歷經非典、禽流感再到新冠的“抗疫老兵”。
在亞定點醫院,他帶領的是一支多學科的隊伍,來自廣西各醫療機構不同臨床專業的隊員們,針對不同的基礎病可以各展所長,同時他們的多病種診療能力也面臨着一次次考驗。
“患有基礎病的輕型、普通型患者轉為重型的幾率相對更大,早期準確甄別出潛在轉重症的患者非常關鍵。”熊濱説,為此他們正通過多學科會診和嚴密的動態監測等,為每一位患者實施適合的救治方案。

熊濱(左)在“綠區”指導院感防控工作。(受訪者提供)
在這個多學科的隊伍中,只有極小部分隊員來自傳染病專業。而防止院內感染一直是抗疫的重中之重,所以院感培訓也是熊濱帶隊伍時特別關注的。
“院感防控需要日復一日地去做好,緊盯每個流程,每個環節。”熊濱説,“包括穿脫隔離服,也得有人通過監控實時查看,發現問題馬上做好處理,之後重新培訓合格再上崗。”
在五一假期期間,已有數百人從這裡出院。自4月15日以來,廣西共向上海派出醫療隊員1584名,這些來自祖國西南的勞動者們,正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護衛同胞們的生命健康。
報道員:黃波
記者:黃凱瑩
監製:高潔
編輯:葉心可 姜子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