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我守“滬”,我為你守護——來自上海的方艙日記
淺綠色的醫用口罩遮住了大半個面龐,坐在記者面前的崔媛(化名)難掩臉上的疲憊。
17日凌晨2點到早上6點,崔媛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裏工作了4個小時。作為江蘇省援滬醫療隊的一員,她在這個凌晨照看了方艙內300多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此時,她的媽媽馬燕(化名)因感染新冠肺炎和腸炎正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寶山院區接受治療。
這是發生在方艙醫院的故事,也是一個相互守護的故事。
1997年,安徽亳州,崔媛出生在這座中藥材集散重鎮。“媽媽小時候想讓我學幼師,但我自己的夢想是學醫。”2020年12月,崔媛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進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成為一名急診科護士。

崔媛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內為患者佩戴腕帶。(受訪者供圖)
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多地組織了援滬醫療隊。崔媛向所在醫院報了名,“我覺得一方面自己應該站出來,為國家做點事情;另一方面對於剛工作一年的我來説,這既是挑戰,也是學習成長的機會。”
臨港方艙醫院位於上海東南角,距離市區幾十公里,很多上海本地人對這一區域可能都較為陌生,但崔媛並不陌生。因為她的父母在附近建築工地工作,去年9月,她曾來這裡,帶着母親一起到市區轉了轉。
參加援滬醫療隊、4月1日到上海、4月6日進駐臨港方艙醫院,這些事情崔媛沒有告訴父母。“不告訴他們,主要是怕他們擔心。”
方艙醫院的工作緊張忙碌,不過,細心的崔媛還是發現了父母的一些變化。“以前我媽都給我打微信視頻電話,但前幾天突然開始打微信語音電話。”
在不斷追問下,4月15日這天,崔媛終於從母親嘴裏知道了實情:父親母親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進了臨港方艙醫院,而且媽媽還在不斷嘔吐,初步檢查為急腹症。此前沒有告訴她這些消息,就是怕她擔心,影響工作。
雖然都在臨港方艙醫院,但由於這裡是由一個個物流倉庫改建而成,崔媛工作的區域和父母所在的區域並不相通,沒法探望父母,孝順的崔媛難免有些焦急。
臨港方艙醫院有1.36萬張床位,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療隊以及江蘇、浙江援滬醫療隊三支隊伍共同接管。按照相關規範,方艙醫院內的病人如突發疾病,一般會被轉運至定點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馬燕隨後被轉運至華山醫院寶山院區並確診為腸炎,正進一步接受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你為我守“滬”,我為你守護。
來上海的路上,護士長楊昕説的一句話讓崔媛感觸很深:“上海是我們大家的上海,大家一起守‘滬’。”崔媛説,“現在我感受到的是,我為你守‘滬’,大家為我守護。”
性格堅韌,這是崔媛在同事眼中最鮮明的標籤之一。她還將繼續在崗位上堅守,和上海這座城市一起戰鬥。
結束一天的工作,崔媛乘接駁車從方艙醫院去往醫療隊駐地,道路兩旁已滿目蒼翠。上海的這個春天雖然遲到,但在大家相互守護下終將到來。(記者楊有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