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抗疫觀察 | “上海團長”能給基層治理帶來什麼啟示?

2022年04月16日 08:57:09 來源: 新華網

  半月談評論員 張建松

  緊張抗疫中的上海,涌現出無數個“團長”。

  他們是在封控的生活中,自發為社區居民&&生活物資團購的“作戰團”。手機是他們的作戰武器,微信群是他們的主陣地,小區門崗是他們的主戰場,將生活物資供應到每家每戶,是他們的作戰目標。

  在這場超大城市、超大規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上海許多家庭能及時緩解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團長”們功不可沒。他們中有認真嚴謹的大學教授、有年輕能幹的都市白領、有在家帶娃的年輕媽媽、還有專職的社區工作者……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熱心的社區人。

  “建設‘韌性城市’,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在這波來勢兇猛的疫情襲擊下,上海開始顯得有點脆弱,就是因為我們城市的基層社區力量不足。“團長現象”讓我們看到了上海民間自發力量巨大潛力、強大韌性和生命力。”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劉悅來副教授説,“這支在抗疫中形成的寶貴民間力量,創新了基層自治的手段和路徑,今後應納入韌性城市的建設之中。”

  作為一名老黨員,在小區開始封控的第一時間,劉悅來便向社區報道,成為一名志願者,還自告奮勇當上了代理樓組長。由於他所在的小區很大,有1700多戶、3600多人,封控前,有80%的樓棟都沒有建立微信群。許多平時根本不關心社區的年輕人,被封控後“找不到組織”無法團購,通過劉悅來的微博定位找到他,“求入業主群”。

  小區業主的微信群建立以後,劉悅來發現通過居民接龍的方式進行團購,信息很亂,産品質量良莠不齊。經過與居委會商量,他決定做一個“大團長”,成立一個民間的“守護林綠家園”志願者組織,將小區所有志願者分為信息組、團購組、運輸組,有序自治。

  信息組每天負責在群裏發送通知、核酸檢測信息、以及各種辟謠;團購組有13名團長,每位團長分別負責&&不同的生活物資團購,確保貨源質量和多方比價;運輸組負責表面消殺和物資分發。為加強管理,“守護林綠家園”還發布了自律公約。

  在團購中,為了幫助不會使用手機的老人也能買到東西,劉悅來和志願小組推出了“小樹苗計劃”,招募小區裏的年輕人,點對點幫助老人們買東西、送東西。團長們&&到的物資,也優先讓“小樹苗”給需要的老人送去。

  目前,小區裏已有100多位“小樹苗”,覆蓋到95%的樓棟。除了幫助老人,同時協助樓組長進行抗疫物資發放、信息發布等工作。他們的行動得到了業主點讚,年輕人也在小區裏找到了榮譽感、歸屬感。

  運輸組的志願者感染風險大,需要購置一批防護服保障安全。“守護林綠家園”的募捐活動發起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募集1萬元購買100套專業防護服的目標,數百位業主競相捐款,這讓志願者們十分感動。

  為了讓居民的封控生活盡量過得豐富多彩,劉悅來還策劃了讓疫情不“抑情”的N件小事活動,開展線上讀書計劃、雲端茶話會、觀賞窗外計劃、陽&小菜園行動等,吸引了很多社區居民積極參與。

  “面對疫情,我們就是一個社區共同體,許多人都深刻體會到什麼叫‘遠親不如近鄰’。通過‘守護林綠家園’的有序組織,大家由生人變熟人、由熟人變朋友,這將使我們的社區變得更有溫度。現在我正在思考,疫情過後,如何讓這個非正式註冊的草根社會組織延續下來,讓熱心的社區人繼續為社區服務。”劉悅來説。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國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開展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法寶。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胡華研究員認為,上海抗疫中涌現的“團長現象”啟示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基層社區的黨組織建設,要像“支部建在連上”一樣,將“支部建在各個社區”,關鍵時刻有黨的組織,才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每一名共産黨員,既是單位人,也是社區人。此次疫情,還充分暴露出小區業委會的黨組織建設亟待彌補空白。今後,需要建立一整套機制,引導每一位共産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將“要帶頭擔起政治責任、要帶頭髮揮黨員作用、要帶頭&&服務群眾、要帶頭做好宣傳引導”的號召落在實處。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創新社會基層管理模式,確保黨對社會的全覆蓋,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56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