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方艙裏的救治與生活

2022年04月12日 09:10:39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4月11日電題:上海方艙裏的救治與生活

  新華社記者潘旭、楊有宗

  10日凌晨0點30分,隨着一聲嬰兒啼哭,一位在臨港方艙醫院內的孕婦被轉運至定點醫院後順利生産,母子平安,而這距離醫療隊發現孕婦異常才兩小時。

  “我們會盡全力幫助你走好這一段人生旅途,你自己也要努力。”醫護人員溫柔安撫的身後,是滬浙兩地醫療團隊緊張而有序的工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一手準備轉運至定點醫院,一手準備在方艙內接生。

  連日來,緊張與溫情遍佈在上海全市100多座規模不一的方艙醫院裏,醫護人員一刻不停地忙碌,換來的是醫患間友愛的相處。

  在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親子艙”裏,300多名孩子們被這樣疼愛着:他們時而討論作業,時而由家長帶着去特定的空間跳繩、踢毽子,還經常拉住“大白”要求合影留念,牛奶、紙尿褲、玩具等各類兒童物資“紛至沓來”……

  “孩子們都很配合,測體溫時主動抬頭,測核酸時主動張嘴,我們很忙但效率很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護士朱萍説。

  “來之前擔心方艙醫院的環境,尤其擔心和孩子分開,來之後就放心了。”患兒萌萌的母親説。這對母子3日被轉運至這裡的“親子艙”,母女倆住在一個小隔間裏,兩張床之間放置着一個床頭櫃。入住後,萌萌還做起了“小主播”,錄製短視頻介紹起了“親子艙”內各種設施,併發到了互聯網上。

  看到“親子艙”裏的打印機“吐出”試卷,網友打趣地留言説:“除了不上網課,孩子的願望在這裡都滿足了。”

  距離“親子艙”不遠的W3方艙內,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聲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援滬醫療隊隊員和患者一起跳起了廣場舞。

  “這個舞曾在武漢各方艙醫院得到推廣,利於輕症患者放鬆心態、鍛煉身體,對患者早日康復有幫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援滬醫療隊隊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李志強説。

  在石龍路方艙醫院裏,山東省援滬醫療隊集思廣益,將艙內五個區域分別取名百合、玉蘭、牡丹、山茶、丁香,每個分區還配了一句祝福語,比如“百合寓意百事和合,願您萬事皆勝意”。“這些都是為了鼓勵患者樹立康復信心。”勝利油田中心醫院急診科副護士長吳濤濤説。

  在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裏,醫護人員教患者慢跑、跳舞、做操等日常康復項目,還針對性地宣教一些基本防疫知識和保健知識。

  這一幅幅溫情場景的背後,是醫護人員持續緊張的工作狀態。一週前,當安徽省援滬醫療隊入駐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時已是下午時分,根據計劃,當晚就將接收第一批患者。

  換上防護服疾步進艙後,醫護人員迅速圍成一圈開會,再次明確收治流程。“必須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現的情緒。”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療隊員朱明華站在中間反復説,而一旁幾位清點物資的醫護人員無暇回頭,大聲應和着説“好的”。

  各個方艙醫院內,護士&是最忙碌的地方。在臨港方艙醫院接收首批患者的艙內,醫生和護士們在護士&裏圍站在一起,一邊看著患者信息一邊對窗外的護士佈置工作。

  “我們都是四個小時一班,但很多人的班次都排得密,甚至還有連上兩個班的。”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戴娟説。記者採訪時,她上一個班結束後,只休息了四個小時,又進艙上班。

  “我們無論是在哪工作都是為了患者康復,只要他們好就行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醫生韓棟出艙後對記者説。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5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