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聯絡員”、愛心貨架:滬郊抗疫互助讓居民安心

新華網上海4月9日電(記者李榮)封控期間,獨居老人、生活自理困難等人群的一日三餐和特殊需求如何及時有效得到滿足?有些家庭日常生活資源儲備開始“余量不足”,內心有點焦急,怎麼辦?
滬郊基層的“基層智慧”發揮了作用,“愛心聯絡員”、愛心貨架等有效的嘗試在各地涌現了出來,通過抗疫互助,讓居民安心。
金山呂巷鎮組建關懷專班,挂圖作戰,精準服務,推行“愛心聯絡員”制度。在幹巷居民區,通過做抗原檢測“掃樓掃埭掃街”,核查排摸了社區獨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等居民13戶15人,第一時間招募了9位“愛心聯絡員”分片結對,形成“抗疫期間生活自理困難人群關懷一覽表”。
“愛心聯絡員”每天至少一次“電聯”結對對象,詢問飲食、生活、用藥等方面的需求。不能自行燒飯做菜的,居委會就安排“愛心聯絡員”送餐上門。
沈英是姚家村8組82歲高齡獨居老人沈道根的“愛心聯絡員”。老人腿腳不便,生活自理困難,他子女也在其他鎮上封控着出不來。沈英就每天到老人家裏送餐,幫忙打掃衞生,讓老人的居住環境能夠好一些。同條埭上的鄰居包杏弟,也會開着電瓶車載着老人去做核酸,鄰里互助,愛心接力。
呂巷鎮各村(居)已經過多輪排摸核查底數,在村(居)的黨建陣地或者信息公示欄張貼,專人負責、動態管理。在配藥需求上,對於高血壓等常規藥品,經家庭醫生核實後,就由“紅色跑團”志願者負責到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不開門但營業”的4家藥房進行統一代購;對於個性化藥品,專門成立了一支持證可跨區域的“紅色跑團”,設置專車,跨鎮代購配藥。
在朱涇鎮,陸續推出了愛心貨架、“紅色專車”,提倡戰疫裏的“共享+” 。
“小分享”拉緊“心”距離。社區居民之間互相“投喂”之風悄然升溫,“半瓶醬油、一袋鹽、2個雞蛋、2個番茄”的“捐贈”情節不斷上演。為了規範居民們的“共享”方式,鴻悅華庭小區志願者將無接觸貨架的最上層騰空了出來,居民們貢獻的各類食材都被有序擺放在架子上。
眼下,鴻悅華庭的居民們通過鎮上的集採集供平台和各類電商採購的一份份物資清單裏,多了一份“暖心的牽掛”:有給別人家孩子的新鮮水果,也有給獨居老人的雞蛋與魚。志願者定期將貨架上的食材拍照發群,“大家都是選幾樣,沒有人會一次要很多”。
而在待涇村,一輛輛紅色的景區觀光車也正“化身”為防疫的共享專車,由“花開海上”生態園的員工駕駛,帶着醫護人員和帶路的村民志願者,穿梭在村域內的各組村埭,為不具備外出能力的特殊人群提供核酸檢測的上門採樣。
“花開海上”生態園副總經理包曉東,是駕駛防疫專車的主力成員之一。她承租村民的房屋居住,已經把待涇當作了自己的“另一個家”,與村裏一道度過這個難關。目前,生態園的大部分留守人員都加入了志願者隊伍,成為了村委會重要的補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