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得到”的生活物資怎樣“拿得到”

2022年04月04日 10:18:27 來源: 解放日報

    近日,上海戰“疫”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生活保障物資尤其是蔬菜等農産品能否跟得上,是近來市民尤其關注的話題。

    從各方給出的資訊看,生活保障物資並不短缺。以蔬菜為例,不論是市郊田頭,還是來自兄弟省份的支援,上海市民喜愛的“綠油油”正在一茬一茬地生長、一車一車的運輸。可為什麼不少市民還是覺得“買菜難”,為什麼還在想方設法“囤菜”?關鍵問題是,在“看得到”這些生活保障物資的同時,更要保障人們順利地“拿得到”。

    對身處封控小區裏的市民而言,“能不能從線上買到菜”已經成為“市場供應是否充足”的重要標誌。因為非常時期,消費方式變了——對絕大多數封控小區的居民而言,只能通過線上採購才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即使在前期部分社區尚未進行封控時,疾控部門也已多次公開建議盡可能通過線上採購,使得居民更傾向于通過線上平臺選購。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哪怕小區附近的商超賣場、菜市場裏的農産品等生活物資非常充沛,市民卻依然覺得“買不到”的困境。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並非增加生鮮電商的運力那麼簡單。按照上海農産品市場以往的消費特點,生鮮電商雖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消費方式,但“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交易量佔全市農産品消費總量的比例並不高。據粗略估算,上海大約有70%的蔬菜交易仍舊按照“批發市場—零售商”的傳統模式。這裏説的“零售商”,可能是商超賣場,也可能是街邊的夫妻老婆生鮮店,更多的是菜市場裏的一個個攤位,而不是生鮮電商。

    可見,生鮮電商的交易總量並不大,所以即便增加生鮮電商的運力,仍舊不能滿足大部分市民的買菜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換一種思路讓“看得到”變“拿得到”:推動原先沒有或無法提供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銷售渠道,快速對接市民線上下單需求。

    其實,有些社區已經探索出了有效方式。例如,在基層幹部、物業或熱心居民的牽頭下,他們將滬郊農業合作社、超市賣場、菜市場裏的農産品資源通過“小區團購”的方式,實現了統一預定、統一配送的“集定集送”,既避免居民分頭“秒殺”,又解決了供應渠道運力有限的問題,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緩解了居民“買菜難”。

    不過,這一模式也有缺陷,就是缺乏統一部署,仍以零敲碎打為主。據筆者了解,很多農業合作社、商超賣場、菜市場本身並不具備物流資源,為了能送貨到府,絞盡腦汁,私家車、快遞公司等全用上了,但也只能解決一部分小區的買菜問題。難怪有市郊農業生産合作社的負責人發出吶喊:“我們有菜,但怎麼送到市區?”

    這個時候,迫切需要各方面都托一把。例如,眼下已有屬地政府協調了公交車資源,在部分地區為生鮮電商配送集中訂單。能否也考慮將以上配送能力對接商超賣場、菜市場、生産基地的供應資源?這樣,等于開拓了更廣闊的供貨渠道,也能讓上海農産品交易的主力軍發揮作用,把“看得到”的生活保障物資變成市民家門口的“拿得到”。

    從深層次看,“看得到”與“拿不到”之間的矛盾,其實是特殊時期市場供應方式與市民消費習慣不匹配的問題,也是傳統交易與數字化經營之間的差距。眼下,很多傳統交易方式的經營者正自發通過“線上團購”“社群接龍”等方式打通供應與需求,如果這個時候政府部門能推一把,未必不能取得積極且長遠的成果:一方面能緩解當下市民的“買菜難”焦慮,另一方面又能鼓勵傳統經營者嘗鮮新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所作為。(任翀)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4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