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區域核酸篩查情況如何?抗原檢測需要注意什麼?今天的發布會聚焦這些問題
今天(4月3日)上午,上海舉行第142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市衞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市疫情防控工作核酸篩查專班召集人、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劉平出席並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熱點問答——
兩批次核酸篩查工作在廣大市民理解、支持和配合下,總體平穩
Q
上海廣播電視台:第一批封控區域,以及第二批封控區域第一輪的核酸篩查結果,現在都出來了嗎?全市範圍內的核酸篩查具體是怎麼組織實施的?
A
劉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3月28日起全市分批次開展全覆蓋的核酸篩查工作。有關情況如下:
本次篩查以黃浦江為界,浦東浦南相關轄區為第一批地區,於3月28日-3月31日進行了核酸篩查。累計篩查1832.9萬人次。浦西相關轄區為第二批地區,於4月1日啟動篩查,累計篩查採樣1441.16萬人次。
為了做好篩查工作的組織實施,我們在市、區兩級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分別成立核酸篩查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核酸篩查工作。在準備階段按照採、送、檢、報這一鏈條來設計安排:
一是採樣環節。在摸清轄區內街道(鄉鎮)、社區、小區的實際管理人口底數基礎上,安排所需的採樣人數;原則上以小區為單位,參照每2000-3000人設置一個採樣點。配足工作人員、志願者維護工作秩序,引導廣大市民落實2米線間隔;通過分批次、分樓棟、分時段的方式,減少人員在短時間內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轉運環節。要求啟動核酸採樣1個小時後,把首批樣本轉運至檢測機構,檢測機構開始運行。後續樣本每半小時至1小時收集轉運一次。同時,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為轉運車輛做好運輸保障。
三是檢測環節。快速檢出結果,對於後續快速管控、減少傳播至關重要。本次篩查特別加強採檢匹配的動態指揮和調整,實時掌握採、送、檢進度。根據已設置採樣點的採樣能力、各檢測機構的實際檢測能力,提前做好劃片送樣的匹配。根據核酸檢測機構的實驗節奏,分批次送樣,動態調度,做到“不空機、不積樣”,利用好各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
四是報送環節。要求檢測機構發現樣本檢測結果異常後,立即上報疾控機構和衞生健康行政部門;各區接到報告後即啟動相關人員的固定、採樣和檢測工作,盡可能縮短時間。
兩批次的核酸篩查工作在廣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下,總的看來是平穩的。
抗原檢測是核酸檢測非常重要的補充
Q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這兩天不少市民進行抗原試劑檢測。能否介紹一下開展抗原檢測的情況,對市民做抗原檢測有什麼提醒?
A
吳乾渝:抗原檢測是核酸檢測非常重要的補充,通過抗原檢測可以更早發現陽性感染者,儘早隔離並進行核酸覆核,最大限度地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這次在第二批浦西地區抗原檢測共計篩查超過1000萬人,通過抗原檢測我們發現了一些檢測異常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核酸檢測覆核,有效阻斷病毒擴散蔓延。
抗原檢測的特點是速度快、操作簡便,市民可以在家中完成檢測。在這裡,我再提醒一下,大家在檢測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説明和操作視頻。如果發現自己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請第一時間向村居委報告並居家等待,工作人員會安排你進行核酸檢測覆核。同時,大家要注意,抗原自測後的鼻拭子、取樣管、檢測卡等廢棄物都應裝進密封袋中,結果陰性的消毒後投放到幹垃圾桶內,結果陽性的在人員轉運時交由醫療機構按照醫療廢物處理。
全市醫務人員已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核酸篩查、醫療救治、疫苗接種和面上醫療服務工作
Q
光明日報:隨着感染者數量增多,方艙醫院也不斷增加。請問方艙的場地和醫務人員是否足夠,有沒有困難?如何解決?
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家。能否介紹一下,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出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哪些作用?
A
吳乾渝:本次疫情以來,我們已經陸續啟用後備定點醫院,改建一批方艙醫院,我市現有定點醫院、後備定點醫院、方艙醫院10余家。同時,我們又改建了一些大型公共設施,努力實現感染者應收盡收。在已開設的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我們在原派駐的10家醫院基礎上,又增加了龍華醫院、岳陽醫院、曙光醫院、肺科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等多支醫療隊進駐。
當前,全市醫務人員已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核酸篩查、醫療救治、疫苗接種和面上醫療服務工作,為進一步做好疫情應急處置任務,國家已組派醫療隊援助上海。兄弟省市的醫療隊主要入駐方艙醫院開展收治工作。大家可能已經在朋友圈、微博上看到,首批江蘇、浙江、安徽的醫療隊員、採樣隊員已經先期抵滬開展工作。在此,非常感謝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