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滬郊“抗疫”故事很暖心

新華網上海3月14日電(記者李榮)“這是‘救命藥’,時間緊迫,我一路奔跑,總算配到了藥。”提起日前突然接到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疫情防控指揮部交辦的配藥任務,山陽鎮社建辦工作人員李麗説,感覺人生第一次“在與生命賽跑”。
原來,當天一早,山陽鎮藍色收穫小區突然被封控。居委會幹部在排摸小區特殊困難群體時得知,小區有位朱女士做過腎移植手術,當天上午預約了專家門診,原本一早她打算去上海長海醫院配藥,而且必須要在11點前完成就診。
李麗接到指令,跟隨指揮部的專車前往長海醫院,誰知路上又遇堵車:“留給我在醫院的時間只有一刻鐘,我一路跑一路奔,專家得知是從金山特地趕來給封控小區居民代配藥,十分理解,破例多等了我十分鐘。藥終於配到了,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
當前,疫情防控處於“最吃勁”的階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連日來,滬郊廣大社區幹部、疾控人員、醫務工作者等抗疫人員,夜以繼日、持續奮戰,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如春風般溫暖。
6歲女孩獨自隔離。金山呂巷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90後”護士梁潔和同事當起了“臨時媽媽”。
每天一早,梁潔來到小女孩的房間,為小女孩穿衣、梳頭,開始照顧她的日常起居。“阿姨給你扎麻花辮好嘛?”小女孩一邊喝着梁潔帶來的旺仔牛奶,一邊甜甜地説:“好!”晚上照顧她洗頭、洗澡。
看到小女孩晚上一個人睡覺,總是用被子蒙着頭。第二天梁潔就下單買來了女孩喜歡的抱枕,讓孩子晚上抱着,會有些許的依靠。沒了大人的約束,小女孩上午、下午都開着電視看動畫片,梁潔又買來了塗色繪本,忙完後,和女孩一起看繪本,認識動物。前幾天,女孩給4位“臨時媽媽”畫了一幅鉛筆畫,畫面上有太陽,有小恐龍,還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跡:“謝謝阿姨。”
在滬郊,由黨員、志願者組成的一支支“大白”隊伍,正用腳步丈量着村居的土地,為封閉小區的核酸檢測、物資搬運、垃圾清運、環境消殺等防疫工作提供志願服務。在金山衛鎮的一個小區內,經常會看到一輛藍色的電瓶車來回“穿梭”。車主起初“被動滯留”,如今已是一名“主動抗疫”的志願者。
“我當時正好去辦點事,後來小區管控了,我就留在了這裡。這幾天一直和志願者們待在一起,被他們的精神感染了,所以想加入這支隊伍,和他們並肩作戰。”防疫現場,他主要負責快遞、外賣的分發配送以及日常巡邏、勸導等工作。每天,他都會及時將小區門口貨架上的物品送到居民手中,同時,對於外出的居民,他會加以勸導,並積極宣傳當前的防疫政策。就這樣,他每天從早忙到晚,毫無怨言。
在上海灣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運用“網格工作制”,織密“安全網”。開發區內的社區共設立18個網格,“網格長”直接對接樓道志願者,服務到戶,每日安排好食材採購、快遞外賣配送和垃圾清運;“網格長”聯動社區衞生院,每三天定時定點收取有慢性病藥物需求居民的醫保卡,實施統一的配藥和發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