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創雲廊將建成世界最長城市産業長廊

入夜,雲廊頂部13萬盞LED燈同時亮起,璀璨絢麗。 資料圖片
每天華燈初上時,G60科創雲廊的13萬盞LED燈同時亮起,燈光組合變幻出不同的圖案;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整個屋蓋如波浪一般高低起伏,波峰波谷之間落差達18米,璀璨絢麗。這裡承載着上海松江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力打造世界最長城市産業長廊的願景。
據悉,這座創造了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多項“全國之最”的建築先後榮獲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LEED鉑金級認證證書、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中國鋼結構金獎”、上海市金屬結構行業協會“金鋼獎”等榮譽。二期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城市産業長廊。除了外形驚艷,雲廊所在的臨港松江科技城去年營收破千億元,稅收總額超32億元。G60科創雲廊正成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新名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的點睛之筆、松江産城融合的新地標。
設計之美
非天馬行空而是精密測算
G60科創雲廊位於G60滬昆高速公路起點處,全長1.5公里。在雲廊的設計方案徵集過程中,建築大師拉斐爾·維諾裏大膽構思,將23棟塔樓錯位排列成兩排,舉起一座1.5公里長的屋面,將園區連接成一個整體的巨構長廊,以這種巨構“廊”的意象,來呼應科創走廊的具象訴求,形成具有標誌性的門戶形象。
雲廊雲頂的設計理念源自“行雲流水”,象徵着不受約束的創新理念,也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不謀而合。2016年5月,松江正式對外提出,啟動建設G60科創走廊,瞄準“自主創新”,將大量科創企業集聚的雲廊區域作為“橋頭堡”。5年過去了,G60科創雲廊成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的載體。
“為獲得視覺最輕巧的、如雲般飄浮的建築形象,雲頂的結構形態採用的是單層空間網殼結構。雲廊的網殼結構通過自身的起伏形態,將構件尺寸最小化,性能最大化。”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説,雲頂的起伏形態經過精心設計,擁有嚴密的結構邏輯。“雲頂的起伏形態,是通過計算機參數化數據分析,使用應變能最低原理對雲頂進行找形。我們根據雲頂的力流方向,進行空間網殼結構網格的佈置,最大限度發揮材料力學效率。這不是建築師天馬行空想出來的,而是超級計算機精密測算出來的,並交由專業結構師充分認證。”雲頂設計是當代材料技術、結構計算技術、數字化技術發展的結合,G60科創雲廊既有建築之美、結構之美,更有科技之美、創新之美。雲頂從視覺上看形似波浪,象徵着上海科創中心在風起雲涌的國際科技競爭中勇立潮頭,是上海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具象化。
在雲廊的建設過程中,不少工程在全國建築業中都屬首創,沒有可遵循的依據和標準,施工難度極大。在15萬平方米的雲廊屋蓋上,除了13萬盞LED燈,還密布着300萬顆鉚釘,選用的都是航空鉚釘,強度高、可靠性強,在鋁板之間牢牢連接並鎖定。
在LED燈光系統的幫助下,雲頂在夜晚為城市提供流轉變幻的景色,宛如“雲中巨艦”。每個雲頂網格標準單元中有12組LED燈具模塊,每一個節點處額外設一組LED燈具模塊,目前投入使用的燈組已達10萬盞,通過數字化輸出圖案、字體、視頻等內容,承載起信息發布的功能,形成極富變化以及標誌性的天幕。
綠色低碳
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有效利用
璀璨絢麗的雲廊會不會很費電?恰恰相反,它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有效利用的生動實踐。G60科創雲廊是國內綠色建築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承擔着兩大國家級重大課題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與建築一體化研究與示範》和《商業園區源—儲—荷協同運行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松江區建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G60科創雲廊建築形態優美,通過光色、強弱、明暗、虛實等變化表現雲的飄逸與質感及網殼結構的立體感與想象力,是探索智慧建築和綠色建築的先行示範者。雲廊大量採用對環境無污染的照明設備,電源轉化率高達90%以上,係華東地區率先建設和運用雲廊能源互聯網平台、大數據及物聯網,實現能源利用智能化的創舉之作。附着在整個雲頂上的太陽光能光伏薄膜的應用,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有效利用。
具體來説,雲廊屋蓋照明運用最新的照明設備和技術成果,大量採用對環境無污染的照明設備,相比傳統光源節省電力消耗50%以上,再加上優質的電源驅動在電源的轉化率方面可達到90%以上,進一步減少在傳輸及轉化上損耗的電能,以最少的能耗,達到更節能環保的照明。
G60科創雲廊是分佈式光伏發電建築,這點現在看來並不稀奇,但在建築設計階段,就考慮光伏、太陽能板與建築融合,進行建築和光伏一體化施工,在國內首屈一指。
光伏發電是晴天發電量多,雨天發電量少,晚上幾乎沒有,如何保證雲廊用電?“在G60科創雲廊建設過程中,我們採用源—儲—荷協同運行關鍵技術,實現綠色電力可循環利用。雲廊中的能源互聯網平台,能夠調動電網一儲能一光伏三者之間的最佳效能,精準測算G60科創雲廊企業用電量,讓源一儲一荷三者協同運行,達到雙碳減排效果。雲廊還利用光伏、儲能直接供電、供能,減輕高峰電網負荷,夏天蓄冰、冬季儲熱,真正做到削峰填谷。”臨港松江科技城總工程師畢政根説。
新材料的運用,也是G60科創雲廊在節能環保方面的亮點之一。G60科創雲廊每棟樓的屋頂由鋁結構的網狀屋蓋相連,自重較鋼結構更輕。在強度相同的情況下,鋁合金材料的密度僅為鋼材的三分之一,極大減輕了對下部主體結構的荷載。中國鋁結構專家歐陽元文説,在G60科創雲廊建設過程中,運用鋁合金這樣的高強度超輕材料,推動了鋁材料在建築結構方面的應用和發展。
“如果雲廊建設過程中仍採用傳統的純鋼結構,那就需要使用兩萬多噸鋼材,而鋁只要6000多噸,且後期不用再防腐。”歐陽元文説,鋁合金是免維護的綠色材料,氧化後會在表面形成緻密的保護膜,較鋼結構節省大量前期防銹處理費用及後期維護費用。此外,鋁合金材料易回收,再處理成本低,是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環保材料。
科創地標
示範和賦能效應持續顯現
創新主體如雲、基金如雲、互聯網雲,這“三朵雲”將成就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未來。
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産業核心承載區,G60科創雲廊近年來實現創新主體如雲:高新企業數量達305家,佔松江七分之一;國家級專精特新10家,佔全市的4%;臨港松江科技城畝均稅收超200萬元,一大批科創企業煥發活力。
臨港松江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桂康説,在2021年全市104開發區綜合評價中,臨港松江科技城在小型園區綜合排名中連續5年位列前三;綜合發展指數、發展質量位列第二;畝均稅收、畝均産出位列前五。臨港松江科技城聚焦特色産業集群,圍繞工業互聯網、生命健康、集成電路、衛星互聯網産業等前沿重點産業領域,對接高能級産業功能平台,聚焦有題材、有亮點、有規模的優勢産業龍頭主體,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創新生態鏈。
在創業孵化載體方面,G60科創雲廊構建“開放共享”的創新功能平台,組建了一支由投融資專家、行業專家、優秀企業家構成的專業創業導師團隊,試行“金牌小掌櫃”管理模式。目前,雲廊孵化器入駐率達70%。導入速居科技、萬物智允、中新軟體、起源太空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潛力的優質創業項目。
基金如雲,是松江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的重要優勢之一。近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上市服務基地,創設上證G60戰新産業成指、上證G60創新綜指,並推出ETF産品和增強型基金。“臨港松江科技城深化‘基金+基地’,目前累計已完成18個項目投資,6個項目已申報上市輔導。”臨港松江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玉梅説,在“基金+基地”模式推動下,導入麥傑科技、博信機器人、戴西軟體、嘉強軟體、幼藍貿易等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項目10余個。
互聯網雲的發展也如火如荼。松江是全國首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G60科創雲廊中集聚海爾COSMOPLAT、用友精智、徐工漢雲、紫光雲等一大批頭部工業互聯網平台,産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示範和賦能效應持續顯現。
不少人將G60科創雲廊稱為“一座無邊界的城”。作為松江産城融合新地標,G60科創雲廊現已導入聯合投資、晨光集團等一批總部型、創新型項目,以及1萬平方米雲創空間、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體驗中心落地,搭建科技創新研發、培育、服務等功能平台,之禾、中影泰得、Tims coffee、Manner、麥當勞、威馬汽車、華為、小米等知名商業品牌紛紛入駐,為雲廊高端産業集聚和科技創新策源、人文生活匯聚打下良好基礎。未來,G60科創雲廊除了有高端商務辦公樓、五星級酒店外,還將配備機器人文化主題公園、濕地公園等。(李成東)




